“产业飞地”奔共富

发布时间:2022-10-24 02:27 已有: 人阅读

  位于绍兴滨海新区的清华大学TUS装配式建筑产业化项目施工现场,一幢钢结构厂房已拔地而起。“最快今年年底就能陆续投产。”望着眼前忙碌的施工场景,衢州市开化县驻绍兴滨海新区专班工作人员吴意然满是欣喜。

  总投资10.23亿元、总用地面积93亩的清华大学TUS装配式建筑产业化项目是浙江省首个签约落地的山海协作“产业飞地”合作项目,由绍兴滨海新区与衢州市开化县共同打造。眼下,项目建设正加速推进,全部投产后,年销售额可达13.4亿元。

  山与海,赋予了浙江城乡摇曳生姿的美,却也一度成为区域协调发展中横亘着的沟壑。如何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先天条件下,推动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并推进“山海协作工程”,为浙江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指明了方向。

  多年来,我市牢记嘱托,通过山海协作,推进双方绿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其中,“产业飞地”建设便是山海协作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年1月,浙江省出台进一步支持山海协作“飞地”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的意见后,绍兴滨海新区第一时间和衢州开化县、台州仙居县对接,实行专班化运作、项目化实施、清单化推进。3个月后,绍兴滨海新区、衢州开化县两地便成功牵手结对,诞生了浙江省首个山海协作“产业飞地”。有了先前与开化的合作经验,绍兴滨海新区和台州仙居县也随即成功牵手。

  眼下,三方已联合成立“飞地”投资公司,共同负责“飞地”项目的后续开发和运营。“‘产业飞地’项目在为开化、仙居带去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为两地未来招商及产业发展打开窗口。”绍兴滨海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局长陈关正说,滨海新区将与开化县、仙居县共建1500亩左右的“飞地”产业园,重点布局和发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材料、建筑装配一体化等新兴产业。

  “‘山’的优势和‘海’的资源通过‘产业飞地’真正结合起来。”市对口办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我市已签约落地滨海新区-开化、滨海新区-仙居、柯桥-江山、上虞-文成等4个“产业飞地”,进展位居浙江省前列,获2021年度浙江省“平台共建优秀奖”。此外,我市还持续推动完善江山-柯桥、遂昌-诸暨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共建机制,2个产业园在2021年度省山海协作产业园考核中均获一等奖,并通过精准帮扶,成功带动14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消薄”。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华为通过Huawei Band 6更新了其入门级健身追
  • 英特尔希望在六到九个月内开始为汽车公司生产
  • 微信支付分怎么先用后付款 教你微信支付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