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2 23:53 已有: 人阅读
22城中已有19城发布三批次土地公告,今年三批次推地时间较去年均提前,但在市场下行、企业拿地意愿较低情况下,土地推出规模普遍缩量,22城全年供地计划完成率不足五成。 具体来看,已完成第三批次集中供地的16个城市,地方国资拿地金额占比达53%,较首批次、二批次均提升超15个百分点。对比2021年下半年,地方国资托底现象日渐凸显。2022年首批次央企国企和地方国资拿地金额占比达72%,二批次达83%,三批次仍在八成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首批次、二批次央企国企拿地金额占比均在四成以上,二批次甚至接近五成,而三批次央企国企拿地占比却降至三成,央企国企拿地渐显乏力,地方国资拿地比重提升至53%,如福州、无锡等城市,今年以来地方国资拿地金额占比均在五成以上,三批次在九成左右。 从新增货值来看,今年前10月全口径新增货值榜单前三位被华润置地、保利发展和招商蛇口占据,分别为2003亿元、1923亿元和1588亿元。TOP10房企1~10月新增货值总额12616亿元,占百强企业36.1%,TOP10新增货值门槛为800亿元。 分各城市群来看,长三角地区仍是房企拿地的首选。 今年1~10月,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2411亿元,居四大城市群之首。其中滨江集团拿地金额为361亿元,位居长三角企业拿地金额榜首,招商蛇口和绿城中国分别以343亿元和310亿元排在第二位、第三位。 在11月1日举行的“中指市场形势及企业研究成果分享会”上,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分析师孟新增分析认为,四季度是房地产修复的重要窗口期,预计未来政策延续放松态势,降低购房门槛、降低购房成本、缩短购房时间或成重要优化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