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31 09:43 已有: 人阅读
盘前重要公司新闻
1)以高质量发展增强市场信心 上市公司有决心有干劲
1月29日召开的部署上市公司工作、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全国会议指出,要把推动上市公司业绩改善和投资意愿修复作为推动经济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重要举措。上市公司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有助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
对此,受访的专家与企业负责人普遍认为,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高层对上市公司在国家经济中关键作用的高度认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奋力前行的主线核心。
2)回购增持浪起潮涌 沪市公司积极响应“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
1月30日晚,沪市公司吹响集结号,用真金白银传递对公司经营发展的信心,用实际行动维护公司股价稳定。其中,18家公司新发布回购计划,4家公司新发布增持计划。据统计,截至目前,科创板共有145家次公司正在实施回购计划,计划回购上限总额超160亿元。其中,科创50公司有23家,计划回购上限总额超60亿元。
3)首届长三角产业并购 四季对接活动在沪举办
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如何激发并购市场的活力?1月30日,为推动长三角地区构建高水平的产业并购生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共同主办的首届长三角产业并购四季对接活动在上海成功举办。
4)逾2400家A股公司预告去年业绩 近半“报喜”
A股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渐入尾声。数据显示,截至1月30日20点,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共有2436家上市公司预告2023年业绩,近半数公司呈“预喜”状态。其中,744家为预增、略增、续盈,325家扭亏。
5)央地国企发挥“领跑”作用 带动产业链整体向好
随着沪市超千家上市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一批央地国企上市公司的成绩单尤引人关注。据上海证券报统计,截至1月30日21点,沪市1065家公司2023年业绩预告出炉。其中,669家公司预计2023年度实现盈利,557家公司盈利改善。在已披露业绩预告的公司中,325家为央地国企上市公司,其中,215家预计实现盈利,186家盈利改善。值得关注的是,交运、制造、消费、能源等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一批央地国企发挥了关键的“压舱石”“顶梁柱”作用。
盘前重要市场新闻
1)两融制度持续优化 转融券余额较去年高点下降逾三成
随着交易监管趋严,叠加行情波动影响,A股市场融资融券余额近一个半月持续回落。最新数据显示,两融余额已经回落至1.6万亿元以下。截至1月29日,两融余额为15966.2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16014.71亿元减少48.48亿元。
2)A股三大指数缩量调整 北向资金尾盘小幅回流
周二,A股市场延续调整趋势,白酒、地产等权重板块表现乏力,半导体等科技题材也出现回落,造成三大指数普跌。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2830.53点,跌1.83%;深证成指报8375.98点,跌2.40%;创业板指报1583.77点,跌2.47%。沪深两市合计成交6637亿元,较前一日大幅缩量1415亿元。北向资金尾盘小幅回流,全天净买入17.42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25.02亿元,深股通净卖出7.60亿元。
3)30日6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分布在化石能源、交通运输等行业
Choice数据统计,包括新股在内30日共有6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主要分布在化石能源、交通运输等行业,包括农业银行、陕西煤业、宁沪高速、粤高速A等。
4)A股主力资金昨日动向:家电净流入0.76亿元 浦东建设净流入2.07亿元
据Choice数据统计,30日A股主力资金净流出297.85亿元;行业方面,家电净流入居首,为0.76亿元,综合净流入0.04亿元;净流出金额最多的是信息技术,高达36.41亿元,电子设备净流出35.29亿元。
5)结果公布!20家券商跻身一档
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近日发布2023年度证券公司执业质量评价结果。这一评价结果反映了证券公司在服务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方面的差异化表现。
盘前重要宏观新闻
1)金融监管总局明确2024年重点任务 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
1月30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精神,总结2023年工作,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
2)国务院国资委发文优化央企资产评估 首次提出中央企业应对资产评估项目实施分类管理
为推动中央企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更好适应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形势,国务院国资委1月30日发布《关于优化中央企业资产评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在现行制度的原则和框架下,集中解决了一批中央企业资产评估管理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
3)地方两会传递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新信号
上海证券报
4)限购“松绑”力度加大 穗苏沪接连出台楼市新政
一周之内,重庆、广州、苏州、上海等地先后出台楼市新政,涉及限购“松绑”、发放购房补贴、公积金贷款比例上调等。在多名行业人士看来,一系列新政有助于充分释放潜在购房需求,为“小阳春”行情奠定基础,提振后市信心。
5)取消外资股份比例限制 金融业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表示,已取消银行保险机构的外资股份比例限制,同时大幅减少外资数量型准入门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