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转型学会副秘书长王珂英:智慧城市和低碳城市建设要协同

发布时间:2024-06-09 11:07 已有: 人阅读

  发布的显示,全球城市所产生与能源相关的碳排量已占全球总排放量的71%到76%。

  王珂英作为城市发展的一大趋势,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可以缓解困扰各国的“城市病”,还能和低碳城市建设“同频共振”。

  她进一步解释,智慧城市建设在绿色建设、绿色交通、可持续能源发展等具体场景中,发挥了非常大的减排效能。同时,在城市公共管理方面,智慧城市通过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包括土地、能源、交通、水资源等,也起到了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能效提高的作用。不难看出,智慧城市建设能有效促进低碳城市的建设。

  此外,由于人口、经济、产业、基础设施集聚,城市经受的气候变化风险更高。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也相应发生变化,集中体现在数字技术的运用上,不仅要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要提高城市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可以说,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一种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和低碳城市建设在诸多领域有所重合,两者协同推进的建设效果会更好。

  
相比城市,农村人口在气候变化中更脆弱
 

  王珂英向由于中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暴露在气候变化风险下的脆弱人群和社会财富也大幅增加。在城市内涝等问题面前,他们就成了环境上、生态上的脆弱人群。

  相较城市,农村地区的人口集聚度、产值、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住宅等固定资源规模远远落后,并非气候变化风险中的重点区域,但这不意味着农村的气候变化问题可以被忽略。

  在王珂英看来,农村人群一旦面对气候变化风险,所受影响的严重程度往往比城市人群更大。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村人口更属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脆弱人群。

  而随着数字化建设进程,城乡间产生的“数字鸿沟”或将增强这一差距。当城市防灾应灾能力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大幅提升,农村的数字化建设仍停留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在农业智慧化转型、气候适应化转型、减少贫困和恢复生计等方面的数字化体系设计仍然不够。

  王珂英提到,要清楚认识到气候变化中城乡人群脆弱程度的差异。她建议,应加快农村数字化转型和乡村振兴进程,最大程度地发挥数字经济潜力,弥补城乡“数字鸿沟”,使所有人公平共享数字经济带来的繁荣。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华为通过Huawei Band 6更新了其入门级健身追
  • 英特尔希望在六到九个月内开始为汽车公司生产
  • 微信支付分怎么先用后付款 教你微信支付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