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降本”的钱,花到哪里去了?

发布时间:2024-07-08 13:29 已有: 人阅读

  业内有人感叹终于不是“薛定谔的年终奖”了,还有人表示“感谢头部给我们打了个样”。

  称部分公司已经取消了这一奖金。就算是已经发放的,“下降”也是普遍趋势。有公司普降20%,有的中位数是下调30%,还有的由于去年考核结果不佳、年终直接砍半,让从业人员感受到了凛冽的寒风。

  开始,公募基金裁员优化的消息就一直不断,某头部公司大手笔裁员三成、某外资基金裁员15%等一次次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权益基金经理和研究员被“优化”似乎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投研团队中不被看好的赛道研究团队被优化、集中力量和资源去做更看好的赛道也屡屡发生。

  一个今年频繁出现的新现象是——

  这些“看不见”的地方,基金公司在加大投入

  公募行业的“降本增效”为何来得如此猛烈?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先得厘清公募基金的收入构成是怎样的。一般来说,公募基金的费用包括这几个方面:首先是其中,
 

  而在过去几年间,一方面是市场震荡调整、公募基金赚钱效应减弱,权益类产品发行降至冰点,以主动权益产品为主的基金管理人受到巨大冲击;另一方面,2023年下半年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正式启动,有第三方数据估算,近10家公募机构的管理费收入预计比2023年底减少5亿元以上,30家左右机构管理费收入减少1亿元以上。

  于是就有了前面提到了各种“降本”奇招的出现,并且一切还在继续深化进行中,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但,躬身入局者,皆为我辈。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基金公司在很多方面仍会保持或增加投入,尤其是在一些“看不见”、但又能切实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地方,行业收缩期其实是远视者的蓄力期。

  那么,“降本”之外,一个被很多受访公司提到的方向是一位华南头部公募人士以“固收+”业务来举了个例子。过去,该业务板块的产品和人并不多,因此从系统到管理都相对比较粗放。“这两年债券投资业务快速发展,就需要我们把工作做得更精细一些,比如要搭建新系统、增加专门控制回撤的板块,比如针对不同渠道搭建不同的系统。在人员方面也要更加精细化,例如增加助理、实行团队制模式等,才能支撑起更多的产品和业务。”

  一位来自沪上大型公募的人士也介绍,数据化能力储备也是当前公司愿意大规模投入的方向:“AI为代表的数据化能力不言而喻,对所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但是AI并不是单纯采购或开发一个模型即可,尤其是公募基金对数据的保密极为严格。所以,要完成数据化或者不断升级数据化,需要从基础的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数据研究开始,但这一项就需要持续的人力与财力投入。在完成数据的储备与分析后,就是内部的应用,包括对投研的数据化、客户服务的数据化,这就是涉及到很多不同的系统维护与运营,这些也都需要各种各样的投入。”

  另一个被大家普遍提到的重点方向是上述沪上公募人士表示,因为投资者获得感涵盖方方面面,在居民普惠理财持续凸显的情况下,对投资者的日常陪伴与持续的投资者教育就显得十分必须。但值得注意的是,投教不是单纯的图文或,需要体系化的内容建设、线下线上活动等。

  国泰基金在给业务条线方面,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养老、ETF等不言而喻是当前公募布局的重点,而对主动权益的逆势布局也一直在进行中。

  据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介绍,为积极响应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同时更好地满足客户多元化投资需求,中欧基金将在“1+1+N”的产品线上持续加大资源投入,提升核心投研能力,做好长期业绩。其中,第一个“1”是指“立足权益”;第二个“1”是指“强化固收”;“N”是指“升级多资产、量化,并孵化更多元产品线”。

  国泰基金也表示,目前该公司在主动权益、固定收益、被动指数和养老相关业务方面都在发力。其中,主动权益要严格控制规模,产品策略以均衡为主,深耕投研能力,力争带来更稳健的持有体验;固定收益则严控回撤和风险,力争为投资者带来稳健的资产配置底仓;被动指数方面要找到投资者需求的增长点,探寻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给投资者提供快易廉明的投资工具等。

  净利润持续下滑,公募未来收益增长点在哪里?

  1975年,美国共同基金开启了一场降费风波,投资者的总持有成本长期持续下降。根据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的数据,1990年美国权益基金投资者平均支付的费用为基金资产的2.00%,到2010年这一数字下降了50%以上,降至0.95%;此外,债券基金的总持有成本也从占基金资产的1.85%下降到0.72%,减少了61%。

  在资本市场发展、买方投顾兴起、长期资金入市和规模效应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管理成本较低的指数型基金愈发受到美国投资者青睐。截至2023年底,美股被动基金规模首次超越美国主动基金,迎来历史性时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成熟市场的发展轨迹往往能提供很好的借鉴。

  回到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过去几年,基金管理人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2023年的数据来看,这一趋势还在延续。

  我们列出了净利润排名前20的头部管理人,对有的公司来说,下滑形势不容乐观。事实上,大量的中小型基金公司由于净利润连年下滑,已经重新被股东方审视,甚至有的头部公司股东也在考虑退出,这也是为何近年来公募基金管理人股权频繁变更、有的多次降价也无人问津的原因。

  
 

  不论是主动权益基金的遇冷,还是基金降费让利等改革举措,都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躺赚”的时代已经过去,传统的经营模式与方法论也已不再适用,是时候重整行装再出发了。

  再说得实际一些,在所谓的“放弃浮躁、回归平静”之后,对此,窦玉明指出,伴随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不断提升,公募基金行业或面临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比较强调个体能力,第二阶段更强调团队能力,第三阶段将迎来数智化、人机结合的阶段。

  “现阶段中国基金行业正经历从个体化向工业化转型的阶段。所谓工业化阶段,就是做好内部的协同、专业的分工、团队的协作,让大家协作效率越来越高,更多依靠平台而不是个人力量把长期业绩做得更稳定、可预期。”

  国泰基金方面则表示,产品布局层面,未来的增长点在于满足投资者的细分需求。“当前的公募基金总规模已经超过30万亿元,不同的产品类型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投资者的配置需求,但仍有空间待挖掘,我们将持续挖掘投资者的细分需求,在其中找到潜在的业务增长点。此外,持续提高投研能力,提高投资者的获得感,在信任的基础上获取高质量的规模增长。”而在投资布局层面,未来的增长点则在于找到有潜力的投资标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募高管也对在中,要找到一个明确的收益增长点,并不容易。

  或许上述华南头部公募人士所说,他所供职的公司目前所有工作的核心就是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华为通过Huawei Band 6更新了其入门级健身追
  • 英特尔希望在六到九个月内开始为汽车公司生产
  • 微信支付分怎么先用后付款 教你微信支付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