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27 14:14 已有: 人阅读
继成为*ST景峰重整投资人、聘任原信达生物总裁后,石药集团近一个月内又有新动作。 9月19日晚间,石药集团发公告称,董事会已进一步决议,将根据市场情况自本公告日期起计24个月内,按董事会不时决定的时间及次数,在市场上回购总额最多50亿港元股份,回购的股份将被注销。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公告发布的次日,石药集团股价收涨6.40%。
视觉中国 此前,石药集团于上半年完成了总额3.87亿港元的股份回购;在最多10亿港元的股份回购计划中,已完成约7.73亿港元的回购。 即便如此,公司置身流动性偏低的港股市场,股价仍待提振。今年以来,石药集团股价跌幅29.83%,滚动市盈率仅为9.06倍,估值低于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等可比公司。 石药集团本次股份回购的大背景是港股市场的回购浪潮。根据Wind数据,9月以来,已经有131家港股上市公司实施了股票回购,其中56家回购金额超1000万港元。而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累计回购金额已突破2000亿港元,超过2022年、2023年全年。 在头部回购的公司当中,互联网、金融及医药板块公司为回购主力。在医药板块,据而在9月19日,这家位于“华北药都”的老牌药企又抛出一项大额股份回购计划:将根据市场情况在未来两年中,在市场上回购总额最多50亿港元的股份。截至9月19日收盘,石药集团总市值为556亿港元,50亿港元的金额占公司总市值的比例达9%。 石药集团表示,公司将从可用现金储备为股份回购提供资金,回购的股份将被注销。2024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石药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4.95亿元,约合82.73亿港元。 9月20日,石药集团方面对今年上半年,石药集团实现收入162.84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股东应占溢利30.20亿元,同比增长1.8%。从核心财务指标看,石药集团的营业收入高于恒瑞医药、科伦药业等头部药企,净利润也高于上海医药、华东医药、复星医药等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的老牌药企。 目前,石药集团滚动市盈率仅为9.06倍。对比来看,与石药集团收入、净利润水平相近的中国生物制药滚动市盈率为14.26倍。 在市场看来,公司二季度业绩出现负增长,上半年整体业绩不及预期。具体来说,成药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比超八成,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4.8%;原料产品业务中,维生素C产品的收入同比下滑5.4%,抗生素产品的收入同比下滑6.4%;受咖啡因产品下跌影响,功能食品及其他业务的收入降幅达到25.2%。 石药集团表示,受到京津冀“3+N”联盟药品集中采购影响,上半年“津优力”及“多美素”的销售有所下跌。其中津优力是中国首个自研长效升白药,主要用于化疗辅助治疗;多美素是首仿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二者都是用于肿瘤治疗领域的药物。 另外,心血管领域作为石药集团的优势领域,也有所下滑。具体来说,“玄宁”受到集采政策的影响,销售收入有所下降,虽然“恩存”“意舒宁”及“达新宁”的销售收入继续实现增长,但公司在心血管领域实现的收入同比减少4.5%。 投资者同样关注的是,被视作公司第一个创新药大单品的“恩必普”,其注射剂和胶囊的药品专利已经过期。而按照公司的规划,未来5年内或有约50个新产品或适应获批,大多数集中在2026年之后。 尽管股价走势萎靡,石药集团创新转型的脚步逐渐加快也是有目共睹。 今年上半年,石药集团共有2款创新药在国内获批上市,其中明复乐于2月获批,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该适应症为同类产品在中国首家获批;恩舒幸于6月获附条件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PD-L1表达阳性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 半年报显示,在国内,石药集团还有10项在研药物的首发适应症和12项新增适应症获得临床试验批准;在北美,JMT106注射液、SYH2039片、SYS6023均已获得美国临床试验批准。 实际上,在去年8月石药集团旗下新诺威宣布投资并控股巨石生物,进入创新药领域后,石药集团已经拥有一个完整的创新药资产平台,目前在研管线包括ADC、mRNA疫苗以及抗体类药物等。 9月9日,石药集团宣布聘任创新药公司信达生物的前总裁刘勇军,任公司执行总裁和全球研发总裁,负责公司研发、管线战略和国际业务开拓等工作。这被业内视为公司加码创新的重要一步。 “石药集团这些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非常大,公司创新药的管线布局都非常好,我觉得确实是被严重低估的。”9月20日,德传医疗基金董事长姜广策对不过,姜广策也表示,在公司在研产品密集上市、新产品市场兑现前,石药集团过渡期的业绩可能会承压。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述回购股份的公告发布次日,石药集团股价出现大幅上涨。截至9月20日收盘,石药集团股价报收于4.99港元/股,涨幅为6.40%,而在9月19日,其股价仅小幅上涨0.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