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梁晓声:优秀IP数量有限,当前影视化改编已到瓶颈期

发布时间:2024-10-17 14:50 已有: 人阅读

  影视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李尔云从平台角度分析认为,头部全民向的IP并不多,但是平台需要满足多元化的用户需求,因此许多中尾部但具备商业价值的IP也会进入平台视野,“但就算是沙县小吃,我们也希望它是有品质的精品”。

  李尔云认为,编剧和导演作为项目核心人员,对项目有独一无二的表达和审美体系,“这种表达和审美体系一定是附加在这个IP价值本身以外的东西。如果选对做好就是1+1>2,如果不对就是纯靠IP‘吸血’,当这个IP不再流行了,整个项目就会失败。”

  
 

  梁晓声

  IP“过时”了怎么办?抓住变与不变

  从文字到,从纸张到屏幕,文学IP改编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难度要远远大于重新创作。“剧本不仅仅是打印出来或者发表在杂志,而要被完成呈现于大屏幕或者小屏幕,那是一个团队的合作,对编剧来说要求更高。”梁晓声说。

  的编剧秦雯则表示,“改章难于造篇就在于改要兼顾两头,既不能脱离原文,又要有新的表达。读小说的人和看影视剧的人可能是同一批人,但也可能是不同的人,所以这两者分开单独地去赏析的时候,他们是独立的,应该各自让读者、观众感受到它们的艺术价值,而当两者互通去欣赏的时候,又能让读者、观众感受到它们的相互关照和承接,这在我看来是一次合格的改编”。

  IP的可改编性一定是具备创新性和当下性的。满足当下社会情绪、引发共鸣,已经成为如今内容创作的核心。

  电视剧从制作到上线周期较长,对于非头部IP可能会面临“过时”的问题,更何况当下长剧还要面对快速制作的微短剧的竞争。如何通过改编让IP焕发新生机,是当下编剧改编时的痛点。

  在李尔云看来,观众既有当下的情绪也有长久不变的情绪,比如满足的是返乡的情绪,满足的是女性观众一直以来没有变过的对极致情感的需求。

  戴莹也表示,文学IP改编有时候“新就是旧、旧就是新”。她以为例,指出尽管有些题材看上去很旧,但基本的人物情感关系是一样的。因此,在改编时能够给观众提供巨大的共鸣空间。

  “尽管个性化的内容在增加,但有些东西是始终不会变的。比如亲情、友情、爱情,以及中国人骨子里的侠义精神,创作中把握变与不变,把它作为‘筋骨’和‘血肉’进行很好的结合,可能才会创造出真正经受住市场考验的好作品。”杨晨说。

  文学IP的影视化改编,虽然面临着诸多困境,但也孕育着无限可能。正如秦雯所说:“文学和影视就像两条平行的河流,虽然流向相同,但在各自的河道中展现出不同的风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艺术的多样性和创造力的无穷魅力。”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华为通过Huawei Band 6更新了其入门级健身追
  • 英特尔希望在六到九个月内开始为汽车公司生产
  • 微信支付分怎么先用后付款 教你微信支付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