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28 07:44 已有: 人阅读
十年来,我国进口水果市场稳步向好。如今的进口水果越来越丰富,给人们带来独特口感和体验的同时,它还可以作为礼尚往来的馈赠佳品。但是,当您品尝那些宣称来自异国他乡的水果时,是否意识到,买来的可能是假的进口水果呢?近日, 商家:这是进口阳光玫瑰。 商家:这个进口的好几百,那个国产的100多元。 商家:对,这个400元一箱。
“进口葡萄”与国产葡萄,价格相差近十倍 商家:国产的。进口也没有呀。 商家:进口暂时没有,这季节进口的没有。你自己想想,啥时候有进口果?要说晴王是进口的,那就胡说八道了。
那么商家所说的日本“进口阳光玫瑰”葡萄又是如何出现在市场里的呢?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所谓的日本进口葡萄一定装的都是国产货,如果外包装上有日文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外文,也一定是挂羊头卖狗肉,把国产货充当成进口葡萄来售卖欺骗消费者,在批发以及零售端也是普遍存在的。
按照这位业内人士的说法,只需要在包装上突出外国文字等元素,再装上国产葡萄,所谓的“进口水果”就生产出来了。在不少市场,都存在专门提供这种印有外文的包装盒。 为了印证这位业内人士的说法,商家:买几个礼盒装一下,天天有人来装这个。 商家:我带你过去买。里面有一个盒子,然后外面再有一个提袋,超级好看。 进行销售类似的现象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水果市场上都很常见,在这些充满了外文标识的外包装礼盒里,盛装的其实就是国产水果。这家水果市场售卖的这盒名为秋月梨的包装盒上印满了日文,销售人员直接承认这是来自山东的水果。而这个摊位售卖的包装印着外文的车厘子,其实也不是进口水果。 工作人员:“加工”呢。 工作人员:是。工作人员:你要是要标签就拿未撕这个。
业内人士指出,市场上的澳柑销售情况比较好,而且售价比较高,但是有一些不法商家就利用一些国产柑橘,甚至一些进口的价格比较便宜的南非橘子,通过换箱子或者是自行贴标签的一个方式,替换成澳大利亚柑橘销售,实际上价差能有个5到10倍,所以通过这种方式来牟利,实际上这在水果业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这位业内人士告诉 假冒商标标签的做法并不罕见,不久前,上海警方就破获了一起这样的案件。警方调查发现郑州的海某和常某夫妇的网店在大量销售进口水果标签。 犯罪嫌疑人 海某:因为这个设计是贴在猕猴桃上,是很多找我们买东西的这些人,他们会告诉我们,我们要做一个水果的礼盒礼箱,然后我们要把这个标签贴上去,看看你们可以不可以提供,然后我们就开始慢慢给他们做这种标签往上贴的、礼盒的。
犯罪嫌疑人 海某:别人有卖我们就模仿一下,可能我们卖货的这些东西可能就会多一点,可能能卖出去的量也大一点。 因为能主动为客户提供商标的设计图案,并且直接下单打印,海某的网店订单量越来越大,根据警方查证,海某和常某通过网店已经售卖的假冒水果不干胶贴,总量近500万枚。 在海某的网店里,这些每1000贴成本10块钱左右的水果标签,被以每贴2分到3分钱的价格出售。
接到海某夫妇订单的印刷厂,到底有没有按照法律核验相关的授权委托手续呢?警方顺着线索找到了接收海某网店订单的印刷公司实际控制人。在河南郑州的这个仓库里,警方发现了总量超过500万枚的各种进口水果标签。
这些水果标签上的名字,都是国外著名水果品牌,经销奇异果、菠萝、苹果、香蕉等多个品类。 印刷厂的负责人母某对明显没有授权的注册商标印刷订单采取了放任的态度,来者不拒。有市场需求,有制假渠道,于是假进口水果标签就这样悄悄来到了市场里。
办案人员告诉 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经侦支队食药环侦大队教导员 季敏:没有标签的普通香蕉,一般卖两到三元一斤,但是贴上这个标签以后,价格就可以涨到四到五元了。他一共用了两万五千张左右的标签。一般说一串香蕉贴三张的话,他已经卖了八千余串香蕉了。 不仅自己零售,这家水果店还做起了批发商,有些街边水果摊知道这里有卖假冒品牌的香蕉,也从他这里进货。当经销店负责人被警方查获时,他的销售金额已有十多万元。
电商平台里轻易买来的标签,自己往普通水果上一贴,摇身一变,论斤称卖的变成了论个卖的,最终都变成了所谓的进口水果。目前,海某、常某、母某等11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音江:商家明明知道这个水果不是进口的,就是要故意欺骗消费者,或者是误导消费者,但这种行为明显是会涉嫌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这种行为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可能会构成欺诈。 专家表示,其实普通消费者对进口水果很难去辨别,即使怀疑,也很难举证。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音江:监管部门也要对这种水果市场加大日常监督管理力度,比如这里宣传的是进口的水果,就要求提供进口的材料,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促进水果市场诚信自律,消费者权益才能得到更好保障。 假冒进口水果的商家不需要承担进口水果的运输、关税、质量检测等费用,却能以进口水果的名义销售,不仅打乱了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还挤压了正规商家的生存空间。在此要提醒电商平台,要随时对售卖进口水果标签的商家审核资质、检查商品信息,不能让网络成为假冒商标得以流通的温床。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也要严格核查进口水果的各种入境手续,发现不法商家及时处罚。而对于那些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的犯罪行为,司法部门也应加强打击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