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1 18:31 已有: 人阅读
了相关三起案例的详解版,不妨来看看这些问题究竟是出现在哪里? 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通过监控发现,近期3家证券公司极速交易系统和集中交易系统出现异常——有的“虚增”客户资金,客户使用“虚増”资金后账户出现透支,还有的多扣收了客户资金。该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垫付了透支款,次日客户弥补了透支款”。 C证券公司1名机构客户进行了1笔上海市场1天期债券质押式逆回购交易,涉及金额3.00亿元。根据,债券交易方式采取匹配成交的,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对债券交易申报自动匹配成交。对于金额较大的债券交易,则出现“一笔委托、多笔成交”的情况,所以该客户的委托交易被自动匹配成24笔成交。 客户使用“虚増”资金进行1天期债券质押式逆回购交易,涉及金额2.80亿元,日终清算后客户资金账户出现透支2.80亿元。当日,该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垫付了透支款。5月20日该客户债券质押式逆回购交易到期弥补了透支款。 那么,造成上述三起异常案例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一券商资深网络金融人士在上向 对此,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分析指出,上述3个案例中,相关证券公司的技术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在上述的案例一和案例二中,证券公司极速交易系统主备服务器切换、极速交易系统与集中交易系统信息交互出现异常,致使客户资金管控失效;在案例三中,证券公司集中交易系统对“一笔委托、多笔成交”涉及的清算场景考虑不充分,系统上线对于不同场景的论证和测试不足,导致“虚增”容户资金。在应急处置中,案例一和案例二的证券公司虽及时发现了问题,但由于应急处置的操作流程执行错误、应急预案场景不够全面,未能有效解决问题,致使引发了其他风险隐患。 与此同时,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还请各证券公司按照有关规定,高度重视技术系统问题引发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安全风险,采取措施完善相关工作。一是要强化安全管理,完善公司技术系统安全运营的制度措施,健全系统升级、安全评估、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操作规范,完善安全复核校验机制。二是要对信息技术服务商提供的产品进行有效把关,清晰、准确、完整掌握重要信息系统的技术架构、业务逻辑和操作流程等内容,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三是要完善应急预案,丰富应急场景,加强业务人员培训,确保关键岗位的应急保障能力,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 随着证券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金融科技赋能早已成为券商的共识。每年年报中,券商信息技术投入金额也在不断升高。据中证协公示的2021年105家券商信息技术投入排名,行业信息技术投入平均数为32209万元、同比增长了24.98%。投入上的两级分化更加明显,IT投入达到“10亿俱乐部”的券商公司,其数量在2021年度已翻倍,并扩展至华泰、中金、中信、国泰君安、招商、海通、广发、银河等10家券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