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5 20:35 已有: 人阅读
一出,学术界一片哗然。有科学家质疑,β淀粉样蛋白假说恐被颠覆,而长达16年来的阿尔茨海默症研究将功亏一篑。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与上海绿谷研发的GV-971获批有条件上市,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这款药物也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市场的空白。 此外,绿叶制药、恒瑞医药等也开展了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的相关研发。今年4月,CDE受理了绿叶制药利斯的明透皮贴剂的上市申请,该产品的主要成分为卡巴拉汀,是一种氨基甲酸酯型的脑选择性乙酰和丁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减缓神经功能完整的胆碱能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的降解,从而有助于胆碱能神经递质传递,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认知障碍的阿尔茨海默病。 到目前为止,还未有经确切验证的阿尔茨海默症致病机制。业界普遍认为,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复杂发病机制导致的高社会、家庭、经济负担疾病。要战胜这一疾病,人类还有长路要走。但从全球药物研发来看,针对这一疾病的新药开发仍风起云涌。根据专注医药研发的大数据平台药渡的数据,截至目前,已有1733项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的药物临床试验完成或正在进行中。 前述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此次事件对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造成的实际影响,不能太早下结论,他建议市场应保持理智,继续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