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9 02:23 已有: 人阅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国家能源局介绍“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全力保障能源安全”有关情况。 装满煤炭的重载列车在大秦铁路湖东站二厂编组之后准备发车 在发布会上,针对当前能源保供情况,何洋在回答现场 如何应对用电负荷的攀升?何洋在发布会上介绍,一是要持续加强电力供需的监测和分析。 “我们与气象部门做好协调联动,跟各地的能源主管部门、电网、发电、行业协会做好对接会商,研判全国的电力供需形势,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各省份的电力供需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应对,同时指导各地和企业做细做实电力保供的应对方案,做到心中有数。”何洋说。 二是推动重大电力项目的建设投产。今年上半年,全国新投产的各类电源合计7000万千瓦,自去年迎峰度夏以来,全国新增投产各类电源1.8亿千瓦。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接受
他指出,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狠抓“十四五”能源规划和能源领域碳达峰方案的落地实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去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增加了约1.3亿千瓦,去年10月超过了10亿千瓦大关。今年上半年新增装机又超过5000万千瓦,5月份进一步突破了10亿千瓦,预计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18%左右。另外,今年以来,还核准开工了6台核电机组。 二是积极推动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我们大力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暖改造。2021年,已经完成改造2.4亿千瓦,今年将继续改造2.2亿千瓦,为“十四五”累计改造6亿千瓦的目标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是加强终端用能的清洁替代。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提前完成了规划目标,清洁取暖面积达到了156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达到73.6%,累计替代散煤超过1.5亿吨,对降低PM2.5的浓度、改善空气质量的贡献率超过1/3。 “大家生活在北京,应该感受得到这些年空气质量的改变,应该来说,我们在这其中还是作了贡献的。”章建华说,与此同时,我国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截至今年6月份,已累计建成392万台,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基础设施。2025年将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在去年全球能源供应紧张、欧洲多国重启煤电的形势下,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保持力度不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了0.7个百分点,从15.9%提高到16.6%,保持了十八大以来的年平均增速。 “从现在到2030年,我们预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按平均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增长,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目标。”章建华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