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31 23:07 已有: 人阅读
今年券商分类评价结果不再公开,而是由各地证监局进行“一对一”通知。截至本周末,已有部分券商收到了口头或文件通知。 至少五家券商获评AA级。依据 财通证券、长城证券、南京证券、长江证券、东海证券、华林证券、华鑫证券、联储证券、平安证券、五矿证券、湘财证券等均获评A级。联储证券为BBB升为A,湘财证券为BB升为A。第一创业则从BB级升为BBB级,川财证券从C级升为BBB级,江海证券从CCC级别升为BB级。 对比2021年度证券公司分类评价结果,当时获评的AA级券商一共15家,A级券商35家,BBB级券商18家,BB级券商16家,B级券商5家,CCC级券商11家,CC、C、D级各1家。其中,AA级的15家券商分别是:安信证券、东方证券、光大证券、广发证券、国泰君安、国信证券、华泰证券、平安证券、申万宏源、兴业证券、银河证券、招商证券、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 根据,证券公司分为A、B、C、D、E等5大类11个级别。但实际上,从未有过券商获得AAA至高级别。而D和E均为不及格,一般而言,被评为D和E的标志着公司遭遇了重大的经营风险。 那为什么在连续十二年公布后,2022年开始,监管却采取了点对点的方式通知各大券商分类评价结果呢? 一券商人士近日向 他进一步阐释观点:分类评价是由加分项和扣分项组成。加分项实际上是券商分类评价最终结果的关键因素。大券商相对小券商,具有更多的加分可能,如营业收入、净资本、投行业务、财富管理等各类指标上,同一家券商可能在各个指标都有加分,最后就有了很高的“安全垫”。这种情况下,大券商除非遇到重大处罚,一般受到一些日常监管措施的扣分对其总分值影响不大。 但小券商在与大券商同样扣分的前提下,没有或很少有加分项作“安全垫”,就一定会影响到最终得分结果。“据我所知,今年之所以没有公开放榜,一方面是由于监管明确规定,证券公司不得将分类结果用于广告、宣传、营销等商业目的,而市场又恰恰把分类评价结果看得特别重,监管可能出于降低关注度考虑。另一方面,分类评价标准对中小券商得高分不太有利,而无法获得较高评级又会对中小券商开展业务产生影响,今年不公开放榜,也是出于促进头部券商与中小券商之间的公平竞争考虑。”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施十二年来,证券行业分类评价也是非银分析师关注的重点。不少券商分析师都曾多次分析过分类评价结果对券商经营和业绩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