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08 15:25 已有: 人阅读
在张家川县刘堡镇,有一个叫窑儿村的村庄,四面环山成一个凹字形,绿植丰富,空气宜人,这里是张家川县乌龙头产业的发源地,也是示范基地。2019年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2020年评定为“省级文明村”,是张家川县有名的网红村,吸引着众多游人打卡游玩。如今的窑儿村与往年不一般,近日, “以前的窑儿村,几乎与世隔绝,因为没有一条通往外界的水泥路,没有了路,就没有了发展,村里的男青年说对象娶媳妇,对方一听是窑儿村的就直接摇头说再见。如今,共产党给我们修通了致富路,你瞧,我的车能直接开到庄里。原来,靠的是两条腿硬走,一遇到下雨,土路变成泥泞路,真是苦不堪言呀!”这是窑儿村村民马彦珍在7月15日接受 马彦珍告诉 在村民马占山的家中,他家的院落装扮的如一个花园,大门前的田地里乌龙头生长茂密,鲜艳的花儿成串挂在门檐上,他的老父亲正在悠闲地修剪院内的盆景和花儿,他们的生活幸福的如花儿一样。他告诉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今年58岁的刘堡镇窑儿村党支部书记马甲平是一个有着25年党龄的老党员,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中,他时常铭记党的教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马甲平告诉 窑儿村副主任马占峰告诉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你简直是胡折腾,胡弄着呢,这野树能长果卖钱。”看到马甲平在田地里人工试验种野生乌龙头,有人嘲笑打击马甲平,倔强的马甲平偏不信邪,偏要搞出名堂来。因为他相信,只要能成功,我们村的群众就有一个新的致富产业,何乐而不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和窑儿村班子成员的努力下,他们积极吸收借鉴外地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进经验,大胆尝试将适应本地生长、投资广、见效快的野生乌龙头进行人工试种,经过10余年的研究试验,成功地将药食两用的野生乌龙头作为本村特色种植推广,并试验成功了一套育苗法,马甲平带头和村上的几个村民推广示范,将土地的收益由每亩1000元提高到4000元,培育出了平均花费少,产出收益高的农业特色产业。牵头注册成立了“绿野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致富能人、贫困户入社,发展骨干会员11人,带动群众115户,种植乌龙头1371亩,亩均年产量300斤以上、收益超过4000元。在全县率先开展“三链”建设,以窑儿村为中心,辐射临近4村党支部,成立“乌龙头产业党委”,使党组织的作用有效深入到产业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贫困户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就地务工等方式,实现可观的经济收入。在村党支部的经营下,合作社向龙头化发展,注册了乌龙头商标,建立了育苗基地,并计划筹建气调库,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同时,积极探索“餐饮业+乌龙头种植”的产业“双轨制”的“窑儿模式”,全村餐饮业从业人员101户,经营餐馆119家,分布于新疆、兰州、内蒙古、北京等地,在此基础上。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发展壮大畜牧养殖业,截至目前,全村牛存栏量达到162头,羊达到150只,其中,成立养殖合作社,该合作社目前牛存栏量30头,带动群众12户,年纯收入达到15万元,为群众持续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窑儿村全村共有党员35名,其中女党员5名,35岁以下党员4名,60岁以上党员8名。窑儿村党支部深刻认识到建强村党支部的重要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不断强化思想锻造中提升推动发展的本领。组织党员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激发农村党员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村党支部凝聚力。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全力帮助解决群众所遇难事急事、小事,为党旗添彩。在村党支部的培养下,窑儿村3年内发展年轻党员3名、村级后备干部6名,培养挖掘致富能人和返乡创业群众10余名,全村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 要想富先修路。没有路,再好的农产品卖不出去。没有路,发展根本没有出路。面对全村群众急切要修路的呼声,从小在这里长大的马甲平也深感没有一条通往外界的致富大道所带来的苦果。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尽一切办法,积极向县、镇两级汇报工作争取项目。最终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2012年修建窑儿―刘家村道路,2014年修建米家―窑儿村道路,2015年修建村内鸭和―大沟的村内道路,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的问题。2017年修建米家至窑儿、大沟至鸭和、窑儿至阳山台U型水渠6.6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为村委会安装治安监控2套。2018年以来,接通全村的自来水153户,完成全村安全饮水工程;硬化小巷道22500平方米,实现了巷道硬化全覆盖;申请财政奖补资金建设900立方米果蔬保鲜库一座,解决乌龙头的储藏保鲜问题;建设400平方米日光温室一座,突破了乌龙头反季节生产瓶颈,进一步提高乌龙头经济效益;完成旱厕改造60座,修建公厕1座,管好用好村级公岗人员,全域无垃圾治理常态化进行,扎实开展荒山荒坡绿化300余亩,大力实施美化亮化项目,全村人居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进一步改善。 如今的窑儿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通过乌龙头种植开辟了一条别样的致富路。下一步,窑儿村将积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依托党建引领作用,发展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开新篇谋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