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亮化”到2.0“美化”,再到现在的“文化”——

发布时间:2022-08-27 20:27 已有: 人阅读

  白天的酷热退去,多姿多彩的夜经济扮靓南京城。在长江路文旅集聚区,国民小剧场好剧连连;在银杏里街区,文化名家在“诵读之夜”登台吟诵;门东街区运动季开启,城墙下篮球赛动感十足……

  激活文化引力,街区走出文艺范儿

  穹庐月光娟柔,坊间灯火通明。8月4日七夕当晚,一场“爱有天意”烛光音乐会在1913街区国民小剧场举行。“演出信息一发布就订票火爆。”国民小剧场品牌总监黄圆圆介绍,当晚,剧场座无虚席,票房再创新高。

  自2017年开业以来,国民小剧场已成为长江路文旅集聚区的一枚“夜明珠”。截至目前,小剧场已承办演出超500场,累计观众超10万人次。今年27岁的周佺是粉丝之一,小剧场推出的话剧,他几乎场场不落,“小剧场离舞台更近,观演感受更直接。”

  小剧场也在不断迭新。2018年,小剧场引入“永熙茶楼”,南派相声开进剧场,音乐会、脱口秀等剧目也不断丰富。此外,小剧场保持每年创排一部戏剧的频次,以丹凤街、长江路、珠江路3条街巷命名的话剧一经推出好评不断。今年,第四届长江路小剧场话剧节即将开幕,长江路“夜演”品牌多姿多彩。

  文艺动人,街区引流。在建邺区,银杏里街区开街伊始就明确“文化为基”打造思路,从入口处的“文学之门”,到沿街13处艺术装置,均与南京文学与历史结合,打造开放式都市文化空间生态体。上周六晚7点,“诵读之夜”文化惠民活动亮相街区,文化名家、现场市民登台吟诵文学作品,带来“文化纳凉”。

  多元业态融通,新场景变消费力

  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今夏也焕发年轻活力。从7月30日持续到9月4日的南京体育嘉年华——门东运动季,为夜色下的街区增添一抹“动感”。

  

  位于玄武区的聚宝山公园同样开辟体育运动消费场景。8月4日,一场“为爱闯关,金陵矩阵喊你来挑战”七夕挑战赛总决赛落幕,参赛者变身“蜘蛛人”在高空攀爬竞逐。金陵矩阵也开启夜场模式,推出夜场票,开放时间延迟至晚上9点。

  文创也成为夜经济新发力点。穿行夫子庙街区的琵琶街,在“拾光造物坊”为主题的摊位上,美食、文创等各种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在琵琶街“mo音盒”载体中,也吸纳了不少文创团队入驻,带火文创产品销售。

  23岁的芦震是文创品牌“福气商店”的老板。走进店铺,手机壳、冰箱贴、手工皂等各类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均有“mo音琵琶街”IP形象。“虽然才入驻不到一个月,但是每天来购物的市民游客很多。”芦震介绍,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是挂件类,每天营业额约2000元。据悉,未来,“mo音琵琶街”专属文创产品还将走进“秦淮礼物”旗舰店以及其他景区。

  新玩法不断,夜经济更“出彩”

  夜经济从1.0的“亮化”,到2.0“美化”,再到现在的“文化”。

  “夜态”的持续丰富,源于多元消费需求扩增。“忙了一天,不甘心就这么直接回家休息,要把时间好好利用起来,享受夜生活。”在建邺高新区一家文化公司工作的“95后”女孩李心昕说。以建邺区为例,作为南京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城区,仅建邺高新区就集聚7万青年人群体。

  基于此,建邺瞄准八小时工作之外的生活消费圈,迎合年轻群体“夜”消费需求,以“西城·夜未央”24小时活力街区为代表的一批项目顺势而生,除餐饮、零售等业态外,还拟引入24小时剧场、24小时剧本杀等文化业态,打造“夜猫族”年轻人娱乐休憩的驿站。

  玄武也同样将夜经济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抓手。在空间维度上,将打造长江路—丹凤街—安仁街—百子亭为消费带的“L”形夜间经济集聚区,在星级酒店览山水夜色,在市井小巷觅宝藏小店,同时打响“夜食、夜购、夜演、夜展、夜娱、夜宿”8大夜品牌。

  让夜经济带动消费“烟火气”。在东南大学民俗学教授、博导季中扬看来,在消费观念转变的当下,消费“文化”能增强消费者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由此催生景区、街区争打“文化牌”,提升文旅产品附加值。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不少街区景区也存在餐饮消费比例偏多、文旅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等现象,虽有历史文脉“背书”,消费品也“乏善可陈”。季中扬建议,释放新“夜态”,需结合当地文化提档升级,变文化引力为夜经济“王牌”抓手,形成有差异化竞争、明显辨识度的特色街区,让夜色“各美其美”。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最便宜的Snapdragon 888智能手机iQOO 7将在发
  • 黑客网站上提供了具有Clubhouse用户详细信息
  • 苹果面临即将到来的高端iPad显示器的供应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