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30 22:51 已有: 人阅读
的信息显示,2022年上半年,化工市场高位震荡,以原油为首的能源价格宽幅上涨对下游化工产业链形成了显著的成本支撑。需求侧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表现欠佳,导致成本传导不畅,部分细分行业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在接受包括在内的媒体时,滨化股份总裁任元滨认为,最好的应对方案是加大科技投入,向终端延伸。 在滨化股份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战略合作签约暨滨化中央研究院揭牌仪式上,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在致辞中表示,大连化物所和滨化股份在能源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这也契合滨化股份的战略诉求。滨化股份在2022年中报中提到,公司新材料板块发挥链主企业优势,打造面向新能源、高增长性产品的新材料基地。 除了通过向终端延伸、碾平行业周期带来的风险,产能扩张带来的竞争也是化工企业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问题。“现在好的项目都是‘一窝蜂’上,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产能过剩,原来可能一个产品生命周期10~20年,现在产品不超过5年就过剩。”任元滨称。 在任元滨看来,这种情况下,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得在成本和质量上下功夫,要有自己的比较优势。现在化工行业是处于竞争中的行业,成本最终体现在装备水平和技术含量。 谈业绩:今年效益表现不错 作为一家成立50多年的企业,滨化股份形成的独有的绿色循环经济模式,“‘吃干榨净’,这是我们具有的比较优势。”在任元滨看来,最近行业不景气、经济不景气,投资、消费、出口都受影响,但是公司的效益还不错。 2022年中报显示,滨化股份在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5.40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8亿元,同比减少29.66%。 虽然净利润同比下降,但 一家化工行业头部企业在2021年半年报中提到,2021年2月中旬,部分海外地区遭遇极寒天气,影响了多国化工生产及运输,国际油气和化工市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021年上半年众多化工产品高位运行,甚至创历史新高。 “客观地看,因为去年正好赶上周期的爆发,今年的业绩出现下降。”在一位熟知滨化股份的资本市场人士看来,公司今年的业绩在行业中仍然处于中上游。 以滨化股份所处的氯碱行业为例,作为基础原材料工业,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进入以“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行业增长质量”为核心的发展阶段。氯碱行业开工率维持较高水平,产能稳中小幅增长,烧碱市场价格高位盘整,环氧丙烷受产能扩张影响,价格窄幅波动下行。 不过,这并不代表行业将持续低迷。此前,山东另一家化工类上市公司高管向 国金证券在研报中提到,近两年来,由于海内外的疫情影响,叠加我国进行双碳治理等因素,大宗化工品经历了比较大周期变动。2022年,在开年承压运行状态下,海外又存在明显通胀压力,预期今年大宗化工品的侧重点将更多地由供给端向需求端转移,自上而下的需求释放将有利于带动相关细分产业链维持需求景气,从而支撑细分行业景气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