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01 01:12 已有: 人阅读
近年来,马集村党支部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自身建设、服务保障群众的关键举措,结合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转变工作思路,积极研究谋划,探索推行“支部+合作社+学校+基地”四方联动运营模式,建成了西峰区首个青少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趟出了一条立足自身优势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选优配强,强化班子促提升。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村子强不强,全看领头羊。2020年10月,因原村党支部书记到龄,加上村班子组织动员力弱、带领致富能力不强、在群众中威信不高、作用发挥不好等原因,镇党委经过全面研究、深入分析,针对问题短板,制定了强化班子建设、常态化理论学习、培育富民产业、解决群众难点问题等提升计划,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人,特别是在强化班子建设方面,利用甘肃省行政村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机会,为马集村选派专业化管理村党组织书记,同时,选派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到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并推选出1名本村优秀女大学生担任村文书。目前,4职村干部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人,班子整体功能得到加强,为全村产业发展奠定了干部人才基础。 立足实际,找准方向定调子。“人无事业难立,村无产业不兴”。如何找准产业发展的好路子,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了马集村班子成员的首要任务。今年,马集村班子组织村“两委”成员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商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期间,马集村党支部书记熊伟敏在网上看到了其他省份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新闻,萌生了在马集村新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想法,他组织支部班子成员制定发展方案,主动对接帮扶单位区教育局,咨询政策、探讨方案。经过多次讨论,马集村党支部最终确定以“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这个切入点,招引商家对村上闲置、陈旧的23座蔬菜大棚进行改造,新建青少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村党支部以23座闲置、陈旧的蔬菜大棚入股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学校+基地”四方联动的运营模式,通过与西峰区各学 支部领航,快速筹备建基地。2022年,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马集村党支部聘请专业公司进行规划设计,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共同商议,邀请区教育局、区科技局现场指导,经过5次修改,与合作社确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并采取两步走的方式,一期对村上23座陈旧的、濒临废弃的塑料大棚进行维修改造,就近流转土地50亩先试运行;二期根据运行情况全面拉开项目建设。2022年5月完成一期建设任务,建成西峰区首个综合性青少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基地囊括了农耕文化长廊、农耕课堂、农耕实践操作区、设施及露天蔬菜种植区、动物养殖区、粮食生产作业区、种子用肥展示区、亲子菜园体验区的“一长廊一课堂六大功能区”,开设了包括农业发展历史探究、农业栽种技能培养、农作物采摘、植物生长周期等系列课程,是一处集农事体验、劳动技能、乡村旅游、团队协作等为一体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也被西峰区认定为青少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目前已有20多个中小学以及幼儿园先后赴基地开展劳动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