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政法机关传承“晋江经验”的法治实践篇章

发布时间:2022-09-12 04:59 已有: 人阅读

  2002年,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出以“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为核心内涵的“晋江经验”。20年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晋江人民走出了一条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之路。

  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再到“资本运营”的科学发展;从“高产穷县”到“福建第一”再到“全国十强”的惊人跨越……回溯晋江的发展之路,“晋江经验”是核心动力,而背后的法治基因则是内生动力。

  “法治环境是城市的重要软实力,政法机关是法治建设的主力军!”晋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志强对政法机关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有着清晰的认识,而这也是历任晋江政法委书记的共识。多年来,晋江政法系统在“晋江经验”引领下,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不断推动诚信晋江、平安晋江建设,为晋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法治护航让经济乘风破浪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晋江经验”时,前瞻性提出“始终坚持和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

  “这是我市党委政府始终坚持自身‘引路人、推车手、服务员’角色定位的原则遵循,是我市政法工作开展过程中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准绳,更是我市一直以来深化推动平安晋江建设、法治政府建设的不竭动力!”李志强表示。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晋江在获评福建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的基础上,全力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以法治护航经济乘风破浪。出台《保障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2条措施》,落实《全市公安机关构建“亲清型”警企关系十二项举措》,福建省首创在民营企业党组织设立法治委员,福建省率先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式法律援助服务模式,推出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制等公证服务新举措,护航民营经济在法治轨道发展。

  良性的“政企互动”是晋江民营经济健康高速发展的法宝,也是“晋江经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晋江市完善诉前调解机制,探索“法院+商会”诉调对接模式,推行法商“联调·联动·联防”三联工作机制,有效推动商事纠纷一站式化解。推进“执转破”工作细则落地,盘活企业不良资产,重新激发市场活力。积极探索晋江民营企业合规建设的本土路径,强化企业合规建设服务,对盼盼集团、恒安集团等11家企业开展线家企业开展线上体检,让政商关系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

  “来晋江25年,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营商环境氛围非常好!”利郎集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副总裁胡诚初发自内心地告诉

  20年来,在法治护航下,无数像利郎集团一样的晋江民营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活力越来越强。

  善意作为让产业繁荣兴旺

  晋江民营经济活跃,如何解决110万流动人口在子女教育、就医、住房等方面需求,让他们安心就业、创业,是基层治理重要课题,也是晋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探索中求解,在创新中突破。早在2011年7月,晋江就在福建省率先实施居住证制度,主动市民化服务流动人口,持有居住证可享有子女义务教育、社会保险、医疗互助等30项市民化待遇,实行“无房也落户”“先落户后管理”等政策;实施流动人口市民化积分优待管理办法,积分排名靠前的可享受购房补助等优待政策。

  叶建明是一名在晋江生活了13年的新晋江人,经过打拼奋斗,现在已成为晋江一家交通技术服务公司的中层管理者。“我是参与者、受益者,现在我在晋江买了房,两个小孩都在晋江读书,待遇跟本地孩子是一样的。”提起流动人口市民化积分优待政策,叶建明脸上满是笑容。

  在文化融入、参政议政、产业融入等方面,晋江也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外来人口参与公共事务、社区生活。“比如,吸收有热情、有专长、有责任心、有影响力的新晋江人作为专兼职网格员等。”李志强向

  这一系列市民化政策的出台,对流动人口从管理型转为服务型,正是晋江市不断传承弘扬“晋江经验”的生动实践,是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

  让人才在本地留得住,用人才繁荣造就产业繁荣。如今,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融入晋江,扎根晋江,为晋江产业繁荣兴旺贡献巨大力量。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最便宜的Snapdragon 888智能手机iQOO 7将在发
  • 黑客网站上提供了具有Clubhouse用户详细信息
  • 苹果面临即将到来的高端iPad显示器的供应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