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25 11:15 已有: 人阅读
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创历史新高;3家企业申报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企业获评省首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均列南通市第一……创新海门,成为海门制造业转型升级强音符。 海门工业基础较为雄厚,是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先进地区。今年以来,海门在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的背景下,经济运行持续保持稳健增长,规上工业应税销售、工业用电量均在高位运行,其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这个源动力。近年来,海门在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扩大增量的同时,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聚焦“7群12链”,坚持把上海、苏南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创新海门”三年行动计划,构建科技创新新平台、培育科技创新新优势,创新转型加快企业动能转化,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升级,进一步厚实制造业发展基础,增强工业经济韧劲。 沿江科创带,崛起高新产业集群 海门拥有60多公里的江岸线,沿线已成为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区域,是创新产业与高端创新人才密集区。 近年来,海门依托沿江科技创新优势,规划约196平方公里沿江科创带,构建“一带两核多点”的创新发展格局,重点打造开发区的謇公湖科教城、临江新区的东布洲科学城两大“硬核”。今年将謇公湖科教城、东布洲科学城和三厂工业园区的大生科技园“两城一园”提高至产业新城的角度来打造,以科创载体、科技产业、科创项目为重点,着重做好“1+3”沿江科创带集聚区规划,“1”即1个海门区“十四五”科创载体专项规划,“3”即謇公湖科教城、东布洲科学城、大生科技园“两城一园”三个专项发展规划。加大各类创新平台载体的招引与建设力度,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全力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的深度融合,提升沿江科创带创新发展能级。今年,海门区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新申报省级孵化器、省级众创空间5家,5家进入拟推荐省级科创载体名单。 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沿江科创带最鲜明的特征。开发区以高端海工装备和豪华邮轮制造为特色的先进装备制造、临江新区以生物医药为特色的生命健康产业,正向千亿级产业迈进。当升科技是沿江科创带创新型企业的典型代表,公司主要研发生产汽车动力电池材料,今年1至7月实现应税销售65.61亿元,同比增长171.1%,今年有望突破百亿元大关。沿江科创带支撑海门新兴产业发展,1至7月海门区新兴产业应税销售357.26亿元,同比增长22%。 专精特新,打造行业“小巨人” 刚刚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江苏容汇通用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至7月份实现应税销售17.76亿元,同比增长304.5%,入库税金3.18亿元,同比增长1102.1%。 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推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能级的重要路径。近两年来,海门通过政策激励、挂钩联系、指导服务等措施,鼓励主业特色明显、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向“专精特新”升级,构筑市级、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群,打造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着力提升制造业企业内涵发展能力,为海门区工业经济稳增长提供强支持。最近,海门有5家企业跨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列,三家企业有望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到目前为止,海门海门区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家。 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海门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通光集团专注打造通信、电力、装备互联系统三大板块,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三大板块均走在行业前列。目前,通光集团旗下的两家企业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一家企业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整个集团应税销售将突破30亿元,增幅为20%。最近,该集团加快实施海底电缆项目,项目竣工投产后,集团规模将突破50亿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乘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光电行业用涂层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其主导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荷兰DSM等国外产品,逐步取代欧美等跨国公司的中国市场。此外,光纤涂层材料核心原料——高分子树脂合成技术是国内首创。今年1至7月份,该公司实现应税销售2.03亿元,同比增长29.4%。进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江苏慧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泰拉霉素原料产品,工艺成本降低了50%,总收率是原研的2.6倍,工艺水平国际领先,打破了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同时产品成功在美国、欧洲、加拿大取得注册批准并通过了美国FDA认证。 智能制造,提升企业发展能级 海门工业企业正在加速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今年将完成270多个“智改数转”项目。 招商局重工是海门第一批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智能制造让企业创新能级快速释放。”该公司负责人说。由于疫情、原材料、人力成本上涨等原因,该公司审时度势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由智能车间向智能工厂升级,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提高成品率。今年1至7月份,该公司实现应税销售46.58亿元,同比增长79.3%,全年应税销售有望突破70亿元,创历史新高。 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是海门建设现代化企业、提升企业发展能级的有效抓手和现实路径。海门实施“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海门区规上企业“智改数转”实现全覆盖。以华为数字创新中心为主体,建立了涵盖系统集成、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等全方位的服务生态体系,目前海门华为成为江苏省华为系统内的标杆。对海门区805家规上制造业企业进行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目前已完成756家企业的评估工作,完成率列各县市区前列。根据年初制定的全年320家“智改数转”完成目标,全面开展“智改数转”企业梳理工作,计划对其中的247家开展免费诊断服务,目前,已完成191家企业的诊断工作,出具诊断建议方案120个、诊断报告99份。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千亿级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在建设伊始就按照智能化、数字化要求建设,其中的智能化无人数字料场,智能化程度已达国际先进水平,该料场获批“省级智能化示范工厂”。今年1至7月,该公司实现应税销售49.13亿元,今年应税销售将超过百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