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28 08:45 已有: 人阅读
连日来,车桥镇134名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紧紧围绕区委“以‘四大工程’为引领,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深入开展“三进三助”活动,为推动车桥镇高质量发展凝聚代表智慧、贡献代表力量。 广调研促发展 争当发展“好参谋” 该镇人大主席团在“三进三助”中,针对本镇重特大项目攻坚相对滞后的现状,组织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进村入企找原因、谈不足、寻对策。尤其是工业战线上的代表,就如何贯彻“四大工程”攻坚会议精神,各抒己见、建言献策,提出议案和建议22件。 代表们认为,招大招新,要突出税收含“金”量、科技含“新”量、环境含“绿”量。镇人大代表余建从利用自己企业是全国羽绒企业协会会员单位优势,几进京城邀请全国羽绒协会会长姚晓蔓来淮指导工作。“我们要抓住羽绒产业园污水排放通过专家论证契机,加快工作节奏,早日实现区委提出的把车桥羽绒产业园建成苏北最大羽绒产业基地和羽绒纺织品最大发散地目标。”余建从说。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是区委提出的当前重点工作,我们代表必须积极参与招商活动,为党委政府拟定的年底前引进2个亿元项目出智、出资、出力。”区人大代表、该镇人大主席蒋兆银说。为充分发挥好代表作用,该镇人大主席团召开3次专门会议,组织代表就拟投资25亿元的“河下千古情”文旅商业综合体项目,以及拟投资亿元以上的太阳能银粉生产线、芡实加工、龙创金属制品生产等一批项目进行现场咨询,代表们表示,一定与镇党委政府同频共振,竭力促成项目早日落地落实。 助增收促振兴 勇做带富“领头雁” 近年来,该镇人大主席团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系统谋划芡实种植、加工、销售,全力打造车桥芡实主打品牌。该镇人大主席团以创兴德芡实农业有限公司为实践基地,向党委举荐创兴德公司负责人陈杰、创联种植农民联合社负责人卢军为区人大代表,通过代表的宣传发动、引领示范、不断扩大芡实种植面积,2021年芡实产值突破1.5亿元。2022年,全镇芡实种植面积已突破3万亩。在区人大代表陈杰、卢军的带领攻关下,“车桥芡实”有望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商品。 区人大代表、三庄村党总支书记杨宝军,通过整村搬迁、集中居住,开展“党建引领、集成振兴”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三年“三大步”。2019年以来,村级集体经济持续保持在110万元以上。镇人大代表、官渡村党总支书记王克洪,带领全村干群进行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大力整治强占、挤占、赖占集体资产资源现象,对废沟、废塘、废地进行有效复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近10万元,建成江苏省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 “挖掘红色资源,加快绿色发展。”这是市人大代表、镇党委书记许云波的兴镇策略。几年来,该镇打好车桥战役红色牌、筱文艳淮剧文化牌和特色田园建设绿色牌。投入1334万元完成1.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入1000万元完成集镇改造提升工程和筱文艳大剧院完善工程,拟投入6000万元完善车桥战役纪念广场。卢滩村成为淮安市乡村旅游重点村、蛇峰村成为现代农业智能化示范村、丰年村成为脱贫攻坚全国样板村,通过“红色+农业+旅游”,今年上半年全镇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2.1%,新培植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个。 助解难促和谐 乐为党群“连心桥” 近三年,车桥镇投入6亿元,新建了三庄、卢滩、光明、官渡、凤凰、吕舍等6个社区,安置1440户农户入住。为保证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该镇人大主席团精心组织人大代表对新建小区全程监督,规划前组织代表“议政”,施工前组织代表“审核”,工程中组织代表“观摩”,搬迁时组织代表“验收”,入住后组织代表“跟踪”。为了保证真正的危房得到改善,该镇分别在镇政府和村居党群服务中心建成镇村“代表之家”,引导群众有序入住,确保房户对应、应住尽住,把各类不安定隐患解决在萌芽阶段。 该镇33个村居中,沈艞、泾东和范六等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出现了人心涣散、内耗严重的“连锁反应”。市人大代表、镇党委书记许云波多次和人大主席团成员到这3个村调研,与村“两委”一起研究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新思路、新办法,帮助泾东村增加藕虾共作面积至800多亩。帮助沈艞村投入870多万元用于农田基本建设,增强防洪抗旱能力。牵线范六村与井神盐业有限公司结对共建,利用靠近镇工业园区的优势,筑巢引凤,争取投资,解决近百人本土就业,使得3个经济薄弱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