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7 17:18 已有: 人阅读
债券基金再现明显调整,被称为稳健理财工具的同业存单基金、短债基金、中长期纯债基金等,均有不少产品近一周出现了明显跌幅,有的甚至周跌幅超过了1%。 在同业存单基金中,多只产品最近一周的回撤较大,跌幅超过0.2%,具体如下: 在短期纯债基金方面,更是出现了大部分产品最近一周都是负收益的情况,有的甚至近一周跌幅超过了1%。这对于年收益率一般在3%左右的产品而言,这样的回撤,甚至把很多产品大半年的收益都跌没了。 具体从跌幅最靠前的前10只基金来看,具体如下: 再从中长期纯债基金来看,跌幅更明显,跌幅达到或超过1%的超过了180只,其中近一周跌幅超过1.5%的有10只,有的近一周跌幅接近2%。 从这些基金的表现可以发现,由于近一周的持续调整,使得近一个月、近三个月也都处于净值回撤的状态,而从今年以来的回报来看,虽然依然还保持了正收益,但是已经回到了2%左右,相当于近一周的跌幅,把今年以来一大半的收益都跌回去了。 基金经理压力很大,产品面临赎回冲击 据 对于近期债市的调整,有基金经理表示:“造成债市波动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短端的利率上行。以中债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1年期为例,11月以来已上升44bp至2.48%。二是疫情优化‘二十条,提振了市场对经济基本面信心。三是地产供需两端均出现积极的政策变化,信用环境有所改善。” “疫情优化政策和地产端相关政策出台对股市而言或是利好,对债市而言或导致支撑利率低位运行的两大逻辑反转,这也是14日交易活跃、引发债市波动的主要原因。”该基金经理进一步说道。 博时基金则指出:“展望后市,调整更多是情绪面冲击,是对预期的自我修正。我们认为基本面的的拐点尚未到来,情绪面的余波已充分释放。我们认为除了一些产品赎回冲击的余波外,债市的调整基本告一段落,与历次债市走熊的高久期高杠杆有本质区别。” 而华创投顾部今日的债券日报指出,“本轮债券市场调整,引发的赎回路径无非就是:银行理财赎回基金,银行自营赎回基金,老百姓赎回银行理财,保险赎回基金等等。如果是老百姓赎回银行理财或者基金,在股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我相信大部分老百姓的资金还是会比较谨慎,极端的看,都去做存款。等于理财的资金变成了银行自营的资金。银行拿到这些钱,显然还是会留在债券市场。如果是银行自营的资金赎回公募债券基金,这些资金银行还是回去买债券。如果是保险赎回基金,这些资金最终还是会去投债券,只是时间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一轮赎回,资金并没有被央行收走,也不会因为风险偏好提升,导致资金从债券转向股票,所以这些流动性还是会流到债券市场。” “固收+”连续发行失败 除了对存续产品形成的直接冲击。 某基金公司公告称,旗下一只一年持有期混合型产品截至募集期届满,未能满足规定的基金备案条件,基金合同未能生效。
从该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来来看,为中债综合财富指数收益率×80%+中证800指数收益率×15%+恒生指数收益率×5%,股债二八的比例,属于比较典型的“固收+”产品。 从今年以来“固收+”产品的表现来看,其实并不受待见,wind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以“固收+”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基金,新发行成立的规模远低于去年同期,而存续的规模,在扣除今年新发行的部分,也低于去年底的规模。 除了这只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