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6 09:12 已有: 人阅读
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同日优化防疫新十条出台,大幅缓解人员流动限制,有助于消费需求的加快释放,畅通内循环,对冲外需回落压力。参考海外经验,防疫政策优化后,消费修复多数波动上行。管控放松前期,疫情大规模反弹或将导致消费短期承压,但随着疫情高峰退去,居民建立起适应性预期,消费将迎来逐步修复。前期超额储蓄的释放,以及后续就业形势好转,将为消费回暖带来较强支撑。结构上看,服务业是后疫情时代消费修复的重心,届时交通、娱乐、住宿、餐饮等长期压制的消费将会出现较快反弹。 当前,我国产业发展内在产生和外在面临的安全风险均在上升。从国内情况看,我国产业自立自强存在诸多卡脖子问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足问题仍然凸显。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加速推进产业升级,将成为我国把握战略主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围绕这一关键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12月7日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疫情以来,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高速增长,成为经济的有力支撑点,而明确的战略引导和有力的政策支持,将为我国产业升级的加速推进注入强大动力。 下一阶段,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有三大主要任务。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安全可靠、高效实用、绿色智能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切实降低要素成本,激发创新活力;二是围绕产业链卡脖子问题,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健全核心技术攻关举国体制,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加快补齐事关安全发展领域短板;三是,充分把握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新浪潮,针对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助力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中国经济逆风复苏,步入东升西渐小周期 疫情之后,欧美国家快速打出财政货币组合拳,以财政补贴的方式,定向补贴居民,拉动消费恢复。2020年、2021年、2022年全球商品贸易金额增速分别为-7.6%、25.2%和11.4%,对应三年平均8.8%。但是海外供给链也受到疫情散发、欧美推动逆全球化、高通胀等因素的扰动,供需缺口出现,拉动中国出口持续上行。2022年11月,出口累计增速9.1%,对应三年复合增速13.3%。 2022年随着美国经济解封,供需缺口的效应进一步显现,叠加俄乌危机持续发酵,油价和粮价高位波动,导致美国通胀行至高位,逼迫美联储连续多次大步加息,控制总需求以遏制通胀。多个国家为了维护本币汇率稳定,不得不进行跟随式加息,进一步冲击全球消费和经济形势。全球多个经济体的制造业PMI自年中开始下滑,10月起韩国出口增速转负,11月跌幅进一步扩大,指向海外贸易活动持续降温。 展望2023年,虽然美联储即将进入加息幅度放缓的后半程,但是考虑到通胀的黏性,美国经济体可能要忍受更久的高利率环境。美国经济将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持续走弱。但是,随着国内防疫政策持续优化调整,在短期的扰动后,国内经济将步入上升轨道。虽然随着全球总需求扩张速度回落,出口对经济的拉动效应会逐步减弱,但广义财政和结构性货币政策重点支持的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将持续发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有望持续释放。美国向下而中国向上,中美周期将再次错位,进入东升西渐小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