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如何“以人为本”?这批案例将提供借鉴参考价值

发布时间:2023-01-05 11:35 已有: 人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了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阶段,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

  去年11月,住建部总结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和各地经验做法,形成并印发。其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双核”重庆和成都皆有经验做法被纳入其中。

  重庆和成都作为同批入选我国第一批开展城市更新工作的试点城市,近年来已涌现出众多城市更新优秀实践案例,不仅具有借鉴参考的价值,也有助于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更新行动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为彰显重庆、四川和成都在城市更新行动中的积极作为及高质量成果,共同探索交流城市更新下城市整体品质提升的优秀案例,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内广泛开展案例征集的基础上,由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

  成都

  这批具有引领作用和示范价值的优秀典型案例,将有助于展示城市更新行动下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正如行业专家指出,在城市更新背后,彰显的是城市能否满足人民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案例征集活动阶段接受时,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教授表示,城市更新是一项民生工程,它首先服务的就是人民。随着人民群众对住房改善、市政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及社区治理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为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更新应发挥重要作用。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辛格博士进一步补充道,在通过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时,至少应包含两个要点——以人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促进公众在城市更新中的参与。在他看来,城市更新既应健全生活服务、医疗、文化娱乐设施,也要创造便捷的就业、就学、就医环境。同时,还需注意经济活动、人口集聚规模要与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改变过去“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和过度房地产化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施以提升城市品质为主的存量提质改造。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最便宜的Snapdragon 888智能手机iQOO 7将在发
  • 黑客网站上提供了具有Clubhouse用户详细信息
  • 苹果面临即将到来的高端iPad显示器的供应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