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17 09:08 已有: 人阅读
A股昨日走势复盘
昨日,A股指数全天放量上涨,截至收盘,沪指涨1.01%,重回3200点,深成指涨1.58%,北证50涨0.89%,创业板指涨1.86%,重回2500点,科创50涨1.88%。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9171亿元。两市超3800股上涨,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158.43亿元。板块题材上,证券大金融、CRO、创新药板块领涨,汽车整车板块午后跳水。
十大券商机构观点汇总
1)中金:需求短期下滑不影响清洁电器长期成长空间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1)随着近几年中国企业在清洁电器的多项创新,扫地机、洗地机消费者满意度明显提升,不再是低复购率产品,因此未来全球家庭渗透率提升趋势确定性高。2)2022年全球清洁电器市场需求低于市场预期。2022年8月中国市场进入价格战,扫地机、洗地机均价提升趋势终结,并开始向下。3)投资者不认为清洁电器全球渗透率提升是导致行业深度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2022年前,市场由创新带动需求,销售量价齐升。2022年开始,清洁电器进入微创新时代,我们认为或将类似洗衣机的全球渗透率提升。
2)中信证券:国网投资再创新高 布局板块春季行情 中信证券指出,国网2023年计划电网投资再创新高,聚焦特高压、智能化与数字化等重点建设领域。预计电网板块2023年一季度将受益政策频发与高弹性释放,建议围绕特高压等电网重点建设方向、多元化受益标的和2022年疫情影响下低基数等三重维度,优选行业龙头。
3)西部策略:持股过年 节后有望迎跨年行情第三阶段 节前或有颠簸,节后市场有望迎来跨年行情的第三阶段。随着流动性环境转向充裕,叠加年报业绩预告窗口期的临近推动盈利预期改善,跨年行情正在进入盈利预期驱动的第二阶段,而随着未来地方两会的渐次召开,市场对于宏观政策的预期将进一步,市场有望逐步进入跨年行情的第三阶段。结构上看,在疫情管控放开背景下,医药与线下消费场景的修复仍然值得关注。随着两会逐步临近,政策预期升温,电力,通信,计算机,电子等于新基建相关的行业值得关注。随深化金融改革不断推进,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过程中,直接融资市场重要性上升,关注券商业绩和估值的持续改善。
4)中信建投:证券经纪业务新规落地 利好非银板块一季度行情持续演进 中信建投研报表示,证券行业2023年一季度业绩同比高增是大概率事件,伴随市场对降费担忧进一步缓解,板块迎来确定性行情。2022年一季度受到资本市场股债两市双杀,对证券公司经纪和自营业务冲击较大,归母净利基数较低;伴随国内外宏观环境边际改善,2023年一季度资本市场行情转好,证券板块EPS将确定性改善;其次,全面注册制有望在2023年加速落地,投行业务贡献收入占比提升,带动板块估值中枢提升。
5)天风证券:水泥企业盈利改善值得期待 春季有望再次出现躁动行情 天风证券最新研报表示,近期地产政策面利好较多,均指向地产需求侧,有望带动房屋销售企稳回升。当前水泥企业(以海螺为例)2022三季度毛利率几乎是近20年最低水平,若需求超预期,则水泥价格或有较大修复弹性,因此2023年水泥企业盈利改善情况仍值得期待,春季有望再次出现躁动行情。
6)广发证券:春节期间银行股投资价值依然可观 广发证券最新研报表示,考虑到美债无风险利率下行趋势,海外资金流入将带来国内核心资产持续重估,优质银行作为国别资产代表估值提升将具备一定的持续性。总体来看,港股的重估幅度远大于A股,主要原因在于港股资产的流动性与美元利率锚的相关性较强。而国内流动性在春节之前受到国内信用波动的约束,社融呈现了一定的回落,总量流动性对股票市场的支撑并不明显,但我们预计1月份可能见到本轮社融增速回落的底部,预计春节后总量流动性将会对A股资产的流动性提供支撑,而中长期信贷增速的回升将对银行板块提供中期的需求端支撑。
7)国泰君安:预期峰回路转 积极布局复苏进程中的“跨年行情” 国泰君安最新研报表示,考虑到抑制性政策的转折、疫后开放世界的临近以及中下游利润率重新扩张,我们判断2023年中国将迈入新一轮需求回暖、资产回报率改善、盈利预期提升的周期。鉴于此,我们看好需求(内生的修复)与供给(补库)以及海外逐步放缓的金融条件耦合,建议布局“跨年行情”叠加跨年配置带来的投资机会。行业配置上,当前变化最大,阻力最小的方向在于预期处于底部并且将受益于经济预期改善和政策周期回暖的顺经济周期的价值股,推荐:金融(券商、银行)、消费(食品饮料、酒店、旅游/免税、航空)与地产链(建材、建筑、家具、家电)。
8)开源策略:“躁动反攻”行情布局成长 静待消费“由弱转强” 底部已现,A股“躁动反攻”行情开启。12月经济、货币数据或显示:国内经济、市场剩余流动性底部已现。展望2023H1,维持国内经济、市场剩余流动性及风险偏好均将底部向上的判断,并预计随着1月流动性、风险偏好持续改善,市场“躁动反攻”行情或将率先启动,并有望逐步推向“白热化”。故当重视本轮趋势性“反攻”机会,重点布局:拥有基本面支撑(制造业)、对流动性及风险偏好更具备弹性的成长风格,同时,也当聚焦与经济复苏共振、能尽快贡献业绩的高β行业。配置建议:(一)在消费能力尚未回升之前,成长风格或将是市场主线)高端制造:机械自动化、电力设备(储能>光伏)和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能源金属);(2)既有“政策底”又具有基本面逻辑自主可控方向:计算机(金融/电力/交通相关)、半导体(设备&材料)、军工。(二)受益于消费场景放开,布局服务性消费:美容护理、社会服务及互联网电商。(三)券商布局正当时:“赔率”受益于流动性扩张周期,“胜率”静待基本面“反转”。
9)广发证券:春节期间银行股投资价值依然可观 广发证券(000776)最新研报表示,考虑到美债无风险利率下行趋势,海外资金流入将带来国内核心资产持续重估,优质银行作为国别资产代表估值提升将具备一定的持续性。总体来看,港股的重估幅度远大于A股,主要原因在于港股资产的流动性与美元利率锚的相关性较强。而国内流动性在春节之前受到国内信用波动的约束,社融呈现了一定的回落,总量流动性对股票市场的支撑并不明显,但我们预计1月份可能见到本轮社融增速回落的底部,预计春节后总量流动性将会对A股资产的流动性提供支撑,而中长期信贷增速的回升将对银行板块提供中期的需求端支撑。
10)财信证券:23年市场风格将相对均衡 成长风格或略微占优 本周为春节前最后一周,周一北向资金再度大幅净买入158亿元,近9个交易日连续净买入累计近800亿元。周一上证指数收涨1.01%,沪指时隔1年重新站上年线点,且成交额明显放大,两市共计成交金额9170.98亿元,市场情绪明显回暖。 本轮A股调整幅度已达2012年、2018年熊市水平。2023年中国将处于加杠杆周期,叠加中国疫情防控优化、地产融资政策效果显现,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将领先全球复苏,中国资产也将领涨全球。2023年业绩层面利好成长风格,流动性层面(社融增速与M2增速剪刀差预计回正)利好蓝筹风格,预计2023年市场风格将相对均衡,成长风格或略微占优,2023年建议关注以下四条主线)中概互联板块。此前制约中概互联网板块的业绩走弱、退市风险、流动性风险、行业政策风险,在2023年将出现明显缓解,可关注恒生科技、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 (2)低估值的成长板块。例如估值大幅回落、基本面暂处低谷的信创、生物医药板块。 (3)金、银等贵金属。后续10年期美债实际收益率上行空间很小,黄金、白银已经进入底部配置区间。 (4)疫后消费复苏板块。2023年疫情对国内经济冲击将弱化,线下消费和服务板块有望迎来复苏,如社会服务、交通运输、食品饮料板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