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下”37个西湖后,京杭大运河全身“复活”

发布时间:2022-06-02 15:30 已有: 人阅读

  随着山东德州四女寺枢纽和天津市九宣闸闸门缓缓开启,在长江、黄河的助力下,5路补水水源,集中向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707公里进行补水,补水量相当于37个西湖,这是在经历百年阻断后,这条古老运河首次全线通水,千年京杭大运河又“活”起来了。

  在与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个特别的时刻被作家徐则臣敏感捕捉到了,一条文化的河也随之逐渐清晰起来。“申遗成功是一个不容再回避的契机,是‘唤醒’大运河的时候了。”徐则臣说。

  申遗成功的那一年,也是叶艳萍担任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馆长的第二年,见证了中国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

  作为一条南北贯穿3000多里的水道,京杭大运河沿线分布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城镇,通州、济宁、德州、苏州、杭州……在时代的变迁中,大运河不再是昔日华夏大地的经济大动脉,但沿河两岸的人们,依旧在这里生活、创作,它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多元统一的内核奔腾流动至今,千年运河的世纪复苏,这一次奔涌、忙碌的不再是漕工,而是亟待被唤醒的运河文化。

  全线通航也要算好经济账

  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不仅是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标志,更将显著改善大运河及沿线河湖生态环境,置换地下水超采量,入渗回补地下水亏空。随着全线通水,大运河北段通航的呼声也再次被提及。但相比于运河南段“黄金水道”发挥出的“黄金效益”,黄河以北运河的通航,却有经济账要算好。首先,黄河以北的运河河道,早就年久失修,大部分河段泥沙淤积严重,甚至有些地方都已几乎淤平。所以,要想通航,首先必须清淤;另外,由于黄河以北的京杭运河河段百余年未用,河道上也早已架设了很多桥梁等跨河设施,有些桥梁高度过低,如要通航,势必要对沿线桥梁等设施进行改造。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最便宜的Snapdragon 888智能手机iQOO 7将在发
  • 黑客网站上提供了具有Clubhouse用户详细信息
  • 苹果面临即将到来的高端iPad显示器的供应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