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夕阳” 托起“朝阳”——淮高镇大福村聚焦“一老一小”打

发布时间:2022-08-05 12:34 已有: 人阅读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事关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如何让“一老一小”更有幸福感、获得感?淮高镇大福村以办实事、惠民生为落脚点,聚焦“一老一小”两个重点群体的服务保障,探索新路径、打造新模式,加速补齐短板,优化服务供给,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只为夕阳更红、朝阳更美。

  垂暮不离亲,养老不离家。大福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632人,16岁以下人员340人。年轻人外出打工后,留下老的和小的,“一老一小”是他们在外打工放心不下的牵挂。大福村瞄准“靶心”,因地制宜施策,用“绣花”之功,描绘最美“夕阳红”。2021年,大福村将几间废弃厂房改造一新,并结合老村部、卫生室,再引入禾康养老专业机构,按照“村党总支管理+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模式,打造出一个2000平方米的集居家、休闲、就医、养老为一体的“幸福院”,每天可同时为50多名老人提供服务。除此之外,还单独设立一道通往村卫生院的便捷道路,开启一扇“爱心”之门,让老人随时接受治疗、体检等医疗服务,实现幸福有所“医”靠。

  “‘幸福苑’真正让我们大福村的老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86岁的老党员刘国民负责管理“幸福院”的老年活动室,这项工作不仅让他发挥了余热,也让他增加了幸福感和满足感。

  惠老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从未间断。为老年人“量身打造”食堂,仅需支付3元,便能享受10元左右一顿的午餐,让老人们告别“吃饭难”的问题;每位老人在生日当天,大福村都会为他们送上生日祝福;推广农村智慧式互助养老,为老年人佩戴智能手环……劳苦了大半辈子的农村老人享受到了“最美好的特权”。

  为老服务无止境,创新永远在路上。“我们也是在不停地‘蹚路子’,根据老人实际需求量体裁衣、精准服务。”大福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胡海荣介绍,今后大福村还将积极开发社会治理管理系统,利用第三方技术公司研发系统,将本村相关人员基本信息以及诉求情况录入系统,实现本村每户老人个人及家庭情况可视化。

  不忘初心办实事,助老爱幼解难题,就是要想到群众前头、做在群众心头。针对服务“一小”,大福村在村部建设“科普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等场所,免费供儿童学习生活。村党总支通过邀请返乡大学生和退休老教师,对留守儿童和创业点企业职工子女集中进行免费课业辅导,既解决了学习问题,又兼顾了安全。寒暑假期间,还定期邀请党建共建单位人员、镇年轻公务员、振兴专干、老党员等为大福儿童提供免费教育,注重让大福小孩在接受传统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延伸服务教学内容,将国学、红色经典融入教学内容,托起希望“少年梦”。

  做好“一老一小”服务保障,让夕阳更红,朝阳更美,就是守护好万家灯火的幸福。对于这一点,胡海荣深有感触。在加强服务的同时,大福村还提出“出了家门,就进厂门”的口号,“腾笼换鸟”整合现有创业点资源,提升企业反哺地方的能力,带动周边村民就地就业。返乡就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年轻人在家门口安心上班,老人靠着子女,孩子靠着父母,家庭和谐了,“一老一小”问题慢慢化解,社会稳步和谐发展。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百姓富、生态美”滋养了大福人知足知福的平和心态,“机制活、产业优”也激发了大福人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2021年,大福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28万元。胡海荣说,下一步,大福村将继续整合多方力量和社会资源,在保好基本、兜住底线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布局“一老一小”事业,不断增加养老托育服务能力,优化养老托育服务供给结构,消除服务盲区,为“一老一小”撑起遮风挡雨“幸福伞”、拉起兜底保障“安全网”,更为大福村未来“更幸福”涵养底气、积蓄力量、夯实根基。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最便宜的Snapdragon 888智能手机iQOO 7将在发
  • 黑客网站上提供了具有Clubhouse用户详细信息
  • 苹果面临即将到来的高端iPad显示器的供应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