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10 07:03 已有: 人阅读
警察和军人,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安全感的代名词,而我们通州湾示范区公安队伍中,有着这样一些集体、一批人他们曾经是军人,现在是警察。 不论是海防转改,还是部队转业,变化的是身上穿的制服,不变的为人民的赤诚忠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王俊杰 海晏派出所副所长 从西南边陲到北方塞外,再到西北大漠,最后到中原腹地,王俊杰的从军路在山河间留下了串串足迹,在学习、训练和执勤中将“忠诚”画在了祖国大地上。在汶川抗震救灾的一百个日日夜夜里,王俊杰和战友们紧急驰援,全力以赴,在血与火中淬炼铮铮荣光。 在社区岗位上,王俊杰用真心真情对待群众,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创造了“上门访、上门办和上门评”的社区工作方法,打造了响当当的“俊杰工作室”品牌。在社会治安治理中,王俊杰坚持用社区巡防的坚毅给百姓以安宁,用疫情逆行的坚决给群众以安定,用严正执法的坚定给辖区以安全,有效筑牢了社区平安屏障。 杨勇 新开港海防派出所教导员 杨勇,2003年参军入伍,2019年转业参加公安工作,十六年的军旅生涯,将天然忠诚的“红色基因”刻在了杨勇的身体里。在杨勇的带领下,新开港海防派出所至今还保有军事拉练的活动,即使一路上都有随队保障车辆,即使脚底磨出了几个大泡,即使返程是跑步返回,队伍中也没有一人放弃,没有一人掉队。 从橄榄绿到藏青蓝,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示范区开发建设如火如荼,杨勇带领全所民警奋力拼搏,主动融入通州湾示范区的开发建设中,冲锋在前,勇担当、敢作为,只为辖区平安稳定;并积极探索新型警务工作模式,实现了新开港海防派出所从农村警务模式向城乡结合部警务模式的转变,为通州湾核心区的平安稳定、社会和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欢欢 遥望港海防派出所副所长 2008年3月,闸北村通过区划调整划入遥望港海防派出所辖区管辖,但因历史遗留问题,村里的治安状况较为混乱,村民纠纷不断,治安案件频发,干群关系紧张。王欢欢接到这个棘手的差事时,二话没说,一头就扎进了村里,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把全村3000多户人家都了一遍,摸透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同时,他还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社区治安,把辖区的老党员、退职村干部、治安积极分子组成村“群众调解队”,仅2014年就成功调解90多起纠纷,成为王欢欢的“左右手”。现如今,闸北村已经从曾经的“刺头村”变成了受表彰的“最平安社区”。 2020年,新冠疫情突至,接到上级指令后,王欢欢第一时间组织人手,对辖区内的所有湖北籍及从湖北归来的居民进行排摸核查,同时对从湖北归来的人员进行登记管控。在后续疫情防控期间,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王欢欢积极响应分局的“四护”服务活动,深入辖区,对辖区内的企业一一,对各企业的人员进行排查以及宣传教育。 戴纬纬 东凌港海防派出所民警 2014年,戴纬纬刚从武警学院毕业,来到通州湾示范区东凌港海防派出所工作,当年9月初,有一个特大台风途经南通地区,由于当时正处于刚开捕的时间段,有些渔民迟迟不肯归港,他就主动联系渔政、海事及海警等部门,通过短波电台、卫星电话逐一通知。其中有一艘渔船的船老大称网到了一批大的,怎么都不肯放手。等渔船归港后,台风的风力已经很大了,戴纬纬了解到该情况后,自告奋勇帮助把这艘船靠岸,成功转移7名船民和价值70余万元的渔获。 部队转隶以后,脱下军装,换上了警服,不变的是戴纬纬心中的责任与忠诚。2021年6月的一天晚上,所里接到报警称有一迷路老人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戴纬纬立即赶往现场,先将老人带回所里,详细询问老人信息,并用多种方式找寻有无走失老人的家庭,最终成功联系上老人的家人,心急如焚的老人家属此时终于松了一口气,并当面对戴纬纬表示感谢。 许季 东凌港海防派出所民警 在海警学院上学期间,许季担任班长,有一年的会操,学校要加上汇报表演,为了尽快提高班排的训练水平,许季就利用晚上的时候,自己一个人跑到单双杠场地、训练房,加班加练。一个月内,许季的两个肘部、小臂都磨出了不少水泡,茧子也起了很厚一层,但是最后的学员队整体汇报表演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表扬,“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从此刻在了许季的心中,并一直带到现在的工作中。 橄榄绿换成了藏青蓝,工作在变,初心不变。担任港口民警以来,因为通州湾示范区沿海地域的特殊性,打击“三无”船舶工作既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也是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2022年4月,许季通过工作掌握了一起“三无”船舶的线索,为了说服渔民拆除浮子筏,许季跑前跑后,脚上穿的皮鞋当天就报废了,最终经过工作,渔民同意拆除浮子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