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通渭县第二批“身边好人”发布

发布时间:2022-08-12 02:09 已有: 人阅读

  近年来,通渭县上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通过组织开展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聚焦新实践、培育新风尚、凝聚正能量,在通渭县形成崇尚模范、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近日,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联合各乡镇、各单位组织开展了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经基层推荐、逐级审核、综合评定,现将2022年通渭县第二批“身边好人”予以发布,杨志成等6人光荣上榜。

  杨志成,男,1979年出生,群众,通渭县华家岭镇老站教学点教师。为了能让大山里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学生一样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十几年如一日,以校为家,默默的在华家岭镇老站教学点一干就是17年。他用无私的爱心播撒着爱的阳光,也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幼小的心田,启迪着孩子们的心灵和智慧,引领孩子在广袤的知识海洋中遨游,汲取养分,用汗水浇灌出孩子们对生活的追求和热爱。他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余,主动承担起学校的电路检修、校舍维修等琐事。他连续9年被华家岭镇党委、镇政府评为“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2015年被评为“通渭县优秀校长”,2019年获“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提名奖”,2019年被评为通渭县第七届教学能手并获一等奖,2020年12月在“走遍中国·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中被评为“2020最美教师”,2021年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TCL希望工程烛光奖计划引领奖”。

  李雪婷,女,1984年出生,群众,陇阳镇陇阳村寨子社村民。李雪婷虽然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但在她身上却发生了非同一般的故事。2016年4月,她的丈夫遇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全身瘫痪。当时她正怀有40天身孕,丈夫瘫痪,且公婆年老体弱,一时间李雪婷的天塌了。但是经过痛苦的煎熬之后,她最终还是没有放弃,她对丈夫不离不弃,对孩子细心教导,对公婆悉心照顾。这个坚强的女人承担起全家所有的责任,从最初的以泪洗面到再次树立对生活的信心,经历了常人不曾有过的艰难。自丈夫瘫痪以来,她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帮丈夫翻一次身,还要帮丈夫做几次辅助锻炼。每天都要换洗被褥、洗脸、刷牙、泡脚,有空了赶紧推出去晒晒太阳、散散心。就这样六年间她不离不弃,守护在丈夫身边,悉心照顾、患难与共、无怨无悔,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全家的生活温馨恩爱,充满阳光。她的坚韧、她的自强感动了身边的人,得到了邻里的一致好评。

  坚守“疫”线的“排雷兵”

  牛丽娟,女,1987年出生,中共党员,通渭县疾控中心PCR实验室负责人。虽为女性,但她在工作中毫不逊色,大家都叫她“铁牛”。面对疫情,她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疾控勇往直前的精神;面对通渭县人民的生命安全,她义不容辞,夜以继日地以一份份实验数据践行着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自2020年通渭县疾控中心PCR实验室成立以来,她不分昼夜,坚守岗位,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每次疫情来袭,她的实验团队就成了疫情防控的“排雷兵”。今年5月10日凌晨2点左右,她接到支援青海的电话后,来不及和家人商量,简单地收拾了行李,给儿子留下留言条便出发了,一去便是21天没有回家。7月10日疫情发生以来,她又是连续16天没有回家,带领自己的团队已完成核酸检测258644人、环境样本1414份。每次实验她总是冲在最前面,在密闭的负压环境中经过6个小时的实验后,来不及更换汗水湿透的衣服,便整理统计上报各类数据。作为实验室的负责人,几年来她不知道有多少个“21天”和“16天”没有回家了,工作认真负责的她即使睡梦中依然念叨着实验注意事项,当问及“最近是不是很累,黑眼圈有点重”时,她短暂的沉默,哽咽着说:“已经熬习惯了……”

  张维敬,男,1960年出生,中共党员,陇川镇张沟村人。1982年退伍回乡后看到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他放弃了多次招工机会参加乡村医生培训,又拜名医为师学了牙科专业,取得了村医资质,在村内开起了自己的门诊室。他四十年如一日,以真诚的态度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慕名就医的群众络绎不绝,称赞他:“人好艺好!到他那儿去放心!”他往往会在半夜被人喊起,但他从无怨言,将治病救人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目前,年过花甲的他仍不辞辛劳,为前来求医者精心服务,对于简单诊疗不论亲疏远近从不收受分文。他以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李继强,男,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什川镇盘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自2010年在村“两委”任职以来,他始终坚持着真诚的态度,务实的作风,不断探索带领村民致富的好途径、好办法,全心全意为村民搞好服务。他是本村人人皆知的“牛书记”,2006年,一直在外务工的李继强回到了家乡,搞起了养殖。他养牛挣到钱后,村民们羡慕不已。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全村牛存栏385头、羊存栏600余只,带动群众人均增收5000元。他是心地善良的“保姆书记”,盘龙村赵家沟社一名残疾人的儿子无人照料,李继强主动抚养,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管吃管住整整半年。目前,该孩子被送到思源学校寄宿就读。他是奔波不息的“黑脸书记”,他的黑脸是在为民服务中晒黑的。他话不多,做事干脆,对群众好,对同事好,跟人交往宁肯自己吃亏也不让别人吃亏。

  郑红兵,男,1955年出生,中共党员,新景乡马湾村小学退休教师。虽然已经退休,但他那颗始终心系他人、无私奉献的心却永远没有退休。因儿子儿媳都在外地工作,多次动员他去外地居住,但他不愿离开马湾村,不愿离开这片生他养他的黄土地,便只身一人生活。平日里,他并没有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的慵懒生活,而是农忙时节,帮村里人义务收割小麦,帮邻里照顾小孩。生活琐事,只要人们有需求,他都会欣然相助。邻居郑治元受伤下不了床,他不仅找医生治疗,而且每天坚持送去饭菜。作为一名党员,村里的道路维修、卫生清理、植树等公益事业他从来都不缺席。他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事迹无不感染着身边群众,他用实际行动将马湾村变成了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的大家庭。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Clubhouse首席执行官表示该平台未遭到黑客入
  • 尽管全球半导体芯片短缺,但PC市场第一季度仍
  • 微信支付分怎么关闭 微信支付分关闭方法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