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05 22:35 已有: 人阅读
后,重点聚焦短板,采取针对措施,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特别是针对商圈周边乱停车、沿街店铺在城市道路上私拉电线以及违规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等行为,市综合执法局依托智慧平台多点面采集和多条线精准响应模式,组织执法力量进行严查严管。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规范市容秩序,夏季以来,市综合执法局以打造文明示范街区为出发点,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对商圈、农贸市场周边和背街小巷等区域的夜宵摊开展了突击整治,以即查即改的方式,取缔夜宵摊40余个,立案查处近10起,大幅缓解了油烟扰民、污染环境等现象。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干部脚下有泥土,群众心里就不堵。党史宣讲活动为全市党员学好党史、接受教育、激发服务群众动力指明了方向,鼓舞了干劲。 海宁将继续以城乡环境整洁的新面貌,城市治理效率的新高度,市民生活质量的新进步,来充分展现党的初心不改、本色不变、信心不移的执着坚守。 每月25日,许村镇李家村的“李家播报”已经成为村民每月的必修课。今年7月份的“播报”走进斜桥头网点,宣讲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 “省党代会报告中,共同富裕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共同富裕不但要实现‘口袋富’,更要实现‘脑袋富’。”当天,李家村村委会主任沈伟强作为播报人,结合工作实际为村民们讲述了党代会精神将如何影响大家的生活。沈伟强还就当前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问题、难题现场进行了剖析讨论,与群众一起想办法、谋对策。 近年来,海宁市坚决沿着“九个必须”标定的航线勇往直前,高度重视网络理论传播,以、音频、等视觉化元素,广泛宣传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建强“潮之声”理论宣讲队伍,深化“李家播报”“一线潮声”“侠韵新声”等宣讲品牌建设,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近年来,海宁按照“有制度、有场地、有标识、有队伍、有活动”建设标准,深入开展“组建一批宣讲团队、培养一批理论名嘴、选树一批宣讲名师、推出一批精品课程、打造一批示范基地”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持续推动中央和省市有关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接下去,海宁将继续开展“共同富裕•青年说”“微型党课”大赛等活动,在全市培育不少于1000名新思想传播宣讲员,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农村、企业、学校等,开展面对面宣讲,让文明城市创建真正成为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窗口。 “有礼讲堂”、红色足迹探寻、随手做志愿、潮文化传承和“法润童心”…… 7月5日,在海宁“共富潮城 有礼童行”乡村“复兴少年宫”推进会暨第二十二届“万名学生下社区进村落”启动仪式上,今年新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发布。如今,遍地开花的乡村“复兴少年宫”已成为孩子们身边的“幸福课堂”。 孩子就是未来。为此,海宁积极推进实施青少年德育提升行动,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优化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着力培育时代新人。 目前,全市共建有乡村“复兴少年宫”256个,积极优化师资力量,组建了乡村“复兴少年宫”服务总队,下设“红立方”志愿服务队、“青春伙伴”志愿服务队、“春泥护花”志愿服务队等22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其中包含680余名校外辅导员、教师志愿者。 沐春风以化雨,施文明兮甘霖。近年来,海宁打造“志愿潮城”品牌,叫响“全城志愿 文明海宁”口号。为什么潮城志愿之风如“潮”?因为,海宁早已将文明志愿之种种进了广大青少年的心田,在言传身教中,学生们经受了一次次公民道德教育洗礼。 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两手抓。近年来,海宁还全面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创新文明家庭创建,开展科学家教探索,弘扬优良家教家风。 在袁花镇,当地创新工作思路,构建了线上线下的立体家庭教育阵地,以每个家庭单位为切入点,精准把握各类家庭需求,传播文明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切实落实家庭教育立德树人,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在河东街社区的家长群里,家长们积极完成家庭教育短观看的打卡照片持续刷屏。无独有偶,花溪社区的家长群也同样热闹,大家还就家庭教育进行了热烈讨论。 如今在袁花,利用线上平台,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资源随时随地“飞入寻常百姓家”已成为常态。 下一步,海宁将继续从伟大建党精神这个根和源出发,继承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实施“红色记忆”传承计划,加大红色文化遗存修缮保护力度,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引导和鼓励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实践基地建设。力争到2023年,在全市建成100个各类红色文化教育阵地,到阵地参观学习、实践体验的市民群众达到20万人次,用精神之火、信念之光,激发澎湃向上向前的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