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1 23:42 已有: 人阅读
8月9日,高明现代轨道公司人士表示,目前正在进行系统的评估研判,等评估结果出来后才有维修时间表,“整个系统的设备进入检修期,检修的是轨道设备,但不是列车的问题。” 2023年3月13-19日间,高明有轨电车客流量为何如此少?高明区交通运输局认为三年新冠疫情是关键因素。 高明区政府网发布的高明区交通运输局历年部门预算信息显示,2021年和2022年,高明区运输局有轨电车首期项目支出经费预算金额均为1亿元,这笔支出的绩效目标是“通过对有轨电车示范线进行可行性缺口补助,确保有轨电车项目正常载客运营,推进有轨电车示范线项目高质量运营,优化高明城市交通,改善人居品质,全面提升区域品牌和竞争力”。 2023年2月发布的显示,2023年,有轨电车支出经费的预算额增长为1.45亿元,占高明区交通运输局全年支出预算比重的72.02%。 收益方面,有轨电车全程票价为2元,即便是载客数相对较高的2021年,其全年票款收入也不足40万元,广告投放价格每季千余元,面对以亿为单位的成本同样杯水车薪。 作为一种肇始于19世纪、源于国外的地面交通工具,有轨电车近些年来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出现了“复兴”态势,上海、南京、嘉兴、淮安、珠海、天水等几十座大小城市都先后开通运营了有轨电车线路。 相较于地铁动辄每公里5亿元以上的造价,有轨电车每公里1至2亿元的成本显得“经济实惠”,且2017年国务院对地铁和轻轨的规划建设政策进一步收紧后,众多中小城市开始将发展轨道建投的着眼点投向有轨电车。 按照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说法,国内第一条现代有轨电车线个城市开通有轨电车线公里,占城轨交通运营线%。
此前有不少城市有轨电车因停运或亏空的新闻冲上热搜。2021年1月,珠海有轨电车停运,成为中国自2010年发展现代有轨电车以来,首个暂停运营的新建有轨电车项目。 珠海市交通运输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1年运营期间,珠海有轨电车1号线人次/公里,与可研报告预测的7700人次/公里相差极大。而期间财政补贴拨款超过1.7亿元,年均成本高达9100多万元,但年均车票收入仅100多万元,相当于每天亏损近25万元。今年5月,珠海市政府发布一则通知,准备拆除这条有轨电车。
在2023年,已运行13年多的上海张江有轨电车1路停运,铁轨和车站等也被拆除。还有今年初,甘肃天水市举债建有轨电车,年亏空3800余万元,且有潜在地质风险等问题,被中央有关部门曝光。 客流不足、成本高企,成为一些有轨电车项目的沉重包袱,有居民开始戏称“有鬼电车”。 不少人认为作为舶来品,低运能的有轨电车在中国“水土不服”。不过也并非没有成功的探索,比如深圳龙华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作为龙华新区的骨干交通,承担与深圳地铁4号线接驳重任,是国内日均客运强度最高的线路之一。 还有沈阳浑南现代有轨电车,作为国内第一个一次性成网、规模最大的有轨电车网络,运营里程102.6公里,日均客流量约3.47万人次。 “国内对于中低运量的交通需求肯定是存在的”,在业内看来,有轨电车建设的关键在于要因地制宜,符合本地特色。第一要科学编制线网规划,加强功能定位和客流需求的研究;第二充分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和换乘;最后,要优化路权分配,提高道路利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