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策略:留一分清醒 不建议盲目跟随趋势

发布时间:2022-06-19 19:36 已有: 人阅读

  独立行情背后的期待

从本周(06.13-06.17)的全球股市表现来看,A股实现了“独立行情”,创业板指/沪深300/上证指数分别录得3.9%/1.7%/1%涨幅,而其他全球主要指数全部录得跌幅,涨幅靠前的均为微观或中观上体现出景气改善的领域,而涨幅靠后的均为和经济总量更加相关的领域。当下全球定价型商品价格的大幅回撤反映了美联储恢复物价稳定的承诺是“无条件的”,然而中国投资者期待的独立行情并非因为对中国总量经济回升有信心,而是基于对结构性的行业景气度+大国的崛起长期叙事+衰退宽松的信心。A股市场当下的基本面、投资者愿景和趋势强度恰似4月下旬的反面,并不能轻言何时反转一定出现。

全球制造业存在联动性,衰退宽松交易有边界

制造业的全球化属性使它的景气更难独立于海外需求之外,投资者们当前青睐的边际景气改善、长期空间广阔的产业链又恰好是生产环节和终端需求与海外联动较多的制造业。从历史上来看,国内制造业PMI与美国消费者和制造业投资信心密切相关,当前海外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下行的担忧可能正在显现——资本成本的上升并不有利于回收周期较长的项目建设,这构成了景气变化的隐忧。即使不考虑基本面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单从资产价格的历史表现上来看,A股也很难独立于全球资本市场。我们统计了2000年以来5次海外资产价格大幅下挫的时期A股的表现,实际上,国内市场受到海外资本市场影响也许有时滞,但不会完全脱敏。本周涨幅靠前的行业当下正被北上交易盘和两融投资者买入,交易资金有放大波动和形成市场正反馈的能力,也有突然撤离的负向正反馈隐忧,投资者可就价格信号交易,不建议用价格信号反推基本面进行操作。全球央行相继竞争提升政策利率,中国过去的实际利率较高的优势正在被大幅消耗,衰退宽松本身的持续性也存在边界。

70年代崛起的日本,也没能独善其身

投资者期待中国能类似70年代的日本——抓住美国陷入滞胀的机会,完成自身的产业升级,其背后暗含的是对A股实现产业驱动型的独立行情的预期。事实是,当时日本的经济与股市也未能独立于海外需求的下行,在1973-1975年美国陷入滞胀时,日本股市同样出现了明显调整,其产业的向上也与美国经济的回升同步。这是因为,随着日本制造业的崛起,日美贸易冲突变得更为频繁和激烈,每当日本有一类产品造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时,都会迎来美国的贸易对抗并遭受股价的波动,而海外经济向上才会为当时日本的产业出海创造更多增长空间。我们无比坚信中国产业将拥有比70年代日本更美好的未来,但是否需要在当下用1-2个月的股票表现对此予以定价?

通胀的长期矛盾并未被定价

通过对大宗商品生产商的股价和商品比价,我们发现市场投资者只承认通胀是临时的,忽视了通胀中枢上移的事实,因此即使短期通胀预期回落,大宗商品的股票将更具有韧性。而通胀预期可能在7月重新迎来更大弹性(对供需两侧的担忧缓解)。随着通胀的长期化,更多行业机会将会被发现,例如实际收入下降过程中的成瘾性物品和精神消费的增加。

不用立刻逆短期趋势交易,但是我们并不建议盲目跟随趋势,甚至为此寻求基本面逻辑的支撑

(1)资源品仍是我们年度级别的重要推荐,通胀的长期矛盾并未被充分定价:黄金、油运、金属(铜、铝、镁)、能源(油气、煤炭)和化肥。(2)短期国内的主线正在从制造业的疫情后修复转向消费场景和地产销售的恢复,推荐:房地产、食品饮料、银行;(3)全球“滞胀”格局下,关注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国内且需求相对稳定的产业,例如国防军工、信创;(4)全球通胀的长期化正在带来实际收入下降,酒类和精神娱乐消费(烈酒、元宇宙)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通胀不及预期;经济下行超预期;疫情防控不及预期。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Clubhouse首席执行官表示该平台未遭到黑客入
  • 尽管全球半导体芯片短缺,但PC市场第一季度仍
  • 微信支付分怎么关闭 微信支付分关闭方法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