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01 12:45 已有: 人阅读
当时西部高铁普遍“降级”,“350公里时速线路难寻”。较为典型的是西成高铁。 2012年4月,原铁道部主持审查会议,最终将西成高铁设计时速由350公里调整为250公里,并对局部线路优化调整。此外,据四川媒体2016年报道,在“十三五”规划中,四川境内新建铁路包括:设计时速200公里的成兰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的西成客专、设计时速250公里的成贵铁路,设计时速200公里的成蒲铁路,设计时速160公里的川藏铁路及扩能改造的成昆线;在成都铁路局内,还有设计时速250公里的沪昆线及渝万线……所有线公里的设计标准。随着高铁技术储备和经验积累,提高建设标准再次成为行业内外共识。2016年发布的明确,高速铁路主通道规划新增项目原则采用时速 250 公里及以上标准,其中沿线人口城镇稠密、经济比较发达、贯通特大城市的铁路可采用时速350公里标准。在此背景下,汉十、商合杭、济青等高铁线路,均得以获批设计时速350公里;西部地区也相继迎来郑万、渝昆、成达万、贵南等多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标准线路。 此前将高铁时速限定在300公里,有安全方面的考量,但更主要是基于运营成本和维修成本的考虑。国铁集团总工程师叶阳升近日也谈到,推动高铁按350公里时速常态化运营,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量技术条件、市场需求、运营成本、环境整治等各种因素。比如,有研究发现,以“复兴号”为例,时速从300公里提高到350公里,能耗大约增加20%至30%,其他的如设备折旧、维修费用也会相应提高。 就目前来看,已经实现时速350公里运营的京沪、京津、成渝等线路,均是运量较大的干线通道,提速带来时间成本降低、经济要素流动加快等收益,能在很大程度上覆盖成本的增加。其他线路若无法实现这一点,便难以发挥高速度应有的优势。换句话说,这主要还是一笔经济账。对此,有专家建议“分类施策”:一些比较重要的通道性高铁线公里/小时;一些区域内的城际铁路则应通过全面分析,确定合适的开行速度。目前来看,全国还有20多条设计时速350公里高铁未实现达速运营,京哈、宁杭、沪宁、沪昆、济青、广深港等均是连接各大中心城市的重要通道。其中,沪宁、武广等线公里时速运营,已具备高标运行的一定经验。国铁集团方面不久前透露,京广高铁武广段开通运营时间较长、隧道占比较高、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线路病害较多,将进行全面整治,为早日提速奠定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去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进一步明确,规划建设时速350公里铁路,须满足客流密度、城市规模、路网功能等条件。在外界看来,这意味着“各地争抢高铁线路的场面不会再有”,而此前没能争取到时速350公里高铁的城市,也将更难搭上这趟“快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