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生物有望从“未经核实名单”删除 生物医药产业供应链国产化

发布时间:2022-07-05 23:11 已有: 人阅读

  投资者快速回归到对整个板块的乐观情绪,所有公司股价全面飘红。但行业也清楚,要想解决“卡脖子”的情况,生物医药产业供应链国产化迫在眉睫。深圳森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总监何山对并表示目前无锡公司已经完成检查,上海公司正在等待检查。

  这意味着如果美国认为这次核实结果正面,药明生物则可能从“未经核实名单”移除。

  东吴证券最新研报认为,“未经核实名单”事件取得重大进展,地缘政治限制风险降低,看好CXO板块。CXO板块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2.7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7.02%,CXO板块基本面扎实,业绩维持高增长。长期来看,外部驱动因素未变,看好CXO行业景气度。

  但何山也提到,该事件落地后CXO板块的估值会得到修复,但200倍PE难再达到了,需给予时间,业绩增长后股价才能创新高。

  生物医药供应链国产化迫在眉睫

  尽管药明生物在第一时间给出备选方案,但此次事件还是为国内CXO企业敲响了警钟,生物医药领域“卡脖子”的短板被再度提及。

  

  中信建投在研报中指出,目前,国内生物制药上游设备及耗材市场大部分仍然被海外龙头所占据。其中具有一定技术壁垒的产品,如色谱填料/层析介质、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反应/储液/搅拌袋、培养基等领域的产品,国产化率仅20%~30%,甚至更低。

  据何山了解,国内有做一次性反应器的厂家,但能否达到龙头企业的要求就很难说,培养基和膜材做出规模的企业也很少。

  而在一位不愿具名的CRO行业人士看来,国内CRO企业在价格、人力成本上有优势,生产效率也好很多,服务能力能满足国际化的要求,所以因为这种贸易摩擦撤走订单的可能性很小。如果遇到像药明生物这样的情况,还是会面临上游设备的短板。

  “虽然国内有可以替代的设备和耗材,但质量上差一点,短期内完全依靠国内、不靠进口还是挺难的,这也算是CXO企业的短板,所以还是要尽快把供应链上的短板补上,在设备上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该人士称。

  药明生物CEO陈智胜此前在交流会上提到,生物反应器的部分硬件估计半年到一年可以做出来;超滤膜包的国产化周期会更长一些,可能需要1~2年。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Clubhouse首席执行官表示该平台未遭到黑客入
  • 尽管全球半导体芯片短缺,但PC市场第一季度仍
  • 微信支付分怎么关闭 微信支付分关闭方法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