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4 12:10 已有: 人阅读
影响波动有所放大。因银行权重过大,从而暂时就主控了股指节奏。本周稍早银行股反弹,股指也走得稍好,但本周稍晚银行股回吐,股市也跟着走弱。 也许会对A股中的部分科技股产生一些支撑——工信部官员7月2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推动5G和千兆光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深化“双千兆”网络的覆盖。 投资者参与A股时应注意宏观经济,但不能将其与行情划等号,因历史上多数牛市或熊市均有当时特殊背景促成,与当时宏观经济形势远非一一对应状态,许多时候甚至是反向运行的。因此 ,投资者可以因为宏观经济不景气而减少些投资热情,却不能陷入过度悲观情绪之中。 由A股历史表现看,大牛或大熊只是在少数年份产生,多数年份市场属于“区间波动”。由今年情况看,个人感觉大盘应属于“上有压制下有支撑”状态。压制主要来自疫情与潜在的通胀压力,在个股方面就是来自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放缓”;支撑则来自频频出台的经济扶持政策,以及整体宽松的资金面环境。当国内外疫情仍然呈胶着状态时,这样的大环境短期内还看不出能有什么因素打破。投资者如果同意股指涨跌有限,那么注意力自然就该转向个股。 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选股应较往年多数时候困难,因为“未来业绩预期有利”的上市公司的占比多半会大降。投资者若有幸真找着了业绩有利的公司,那么就该比往年更加珍惜筹码,因为再想找着“好货”可能远比想象中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