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老一小” 托起“朝夕美好”

发布时间:2022-08-04 12:51 已有: 人阅读

  五千多年前,河道遍布、环境宜居的区位优势滋养了良渚先民,五千多年后,地处良渚遗址核心区的瓶窑镇,聚焦“一老一小”,让老有所养、幼有所托,用心守护“朝夕美好”。

  据了解,瓶窑镇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6900余人,占总人数26.7%;0-3岁婴幼儿1700余人、4-12岁儿童7000余人,占总人数13.8%。针对户籍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隔代抚养任务重、社会幼托机构相对缺乏等特点,瓶窑精准施策,蓄力共进,努力探索“一老一小”乡镇政府服务新模式。

  “小朋友在里面玩,我们老人在外面聊天,都很开心。”早上9时,屋外烈日炎炎,南山村81岁的陈奶奶还是拉着7岁小曾孙的手开心地一起出门了。出小区右转,没走2分钟,一老一小就到了瓶窑镇幸福乡里共同体。“这里不仅有适合孩子的乐高、绘浙江省,还有适合老年人的按摩椅、戏曲剧场,我们一老一小能在这里待一整天。”陈奶奶笑着说。

  7月2日,瓶窑镇幸福乡里共同体正式启用,共同体位于瓶窑镇港渠路,毗邻多个农居点和生活小区,总面积约2400平方米。“幸福乡里共同体具备日间照料、全托护理、托育早教、营养供餐等多种功能,致力于为辖区内老人、婴幼儿提供普惠、便捷、贴心、优质的服务。”瓶窑镇公共服务办公室主任周正荣介绍,“我们还因地制宜地引入了朝夕书房、戏曲剧场、陶艺室、健身舞蹈室等特色项目,作为便民服务、社区教育、文化建设等多重活动阵地功能的补充。”

  作为浙江省首个镇级“一老一小”幸福乡里共同体,在这里,以政府为主导,村社、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协同发力,通过“日常+特色”应用场景、“公益+有偿”服务模式、“物质+精神”多元融合,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开创“双龄共养”新模式,集中满足“一老一小”群体“医、食、护、育、乐、学、助”七大高频需求,让他们在“家门口”或“不出门”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

  2021年以来,瓶窑镇围绕“一老一小”代际融合发展理念,聚焦基浙江省养老服务、数字化应用、产业化发展,着力构建城镇农村相统一、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织密“一老一小”民生服务网。除幸福乡里共同体外,目前瓶窑已投入运营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4家、老年食堂及助餐点23家和儿童之家21家、婴幼儿成长驿站4家、托育机构4家,基浙江省实现“城镇+农村、网格+小组”老小服务覆盖率100%。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近些年来,在瓶窑的老年食堂志愿服务点、空巢老姐妹的家里、给高龄老人送餐的路上……常常可以看到“瓶窑奶奶”的身影,她们在日常助医、助餐、便民等活动中提供志愿服务,有针对性地服务其他老年人。她们用平凡的方式温暖着身边的人,为瓶窑的养老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儿子和女儿平时都很忙,也不太有时间来看我。现在有这些老姐妹作伴,真的太好了。”瓶窑高龄独居老人楼雅媛高兴地对

  养老服务工作是事关人民福祉的事业,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2021年瓶窑发布“瓶窑奶奶”品牌形象,以“银龄互助”引导和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发挥余热,推动老年群体在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打造养老服务助力共同富裕的“瓶窑模式”。

  “比起年轻人,我们更懂老人们的需要,而且我们身子骨还硬朗,希望为瓶窑的养老事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瓶窑奶奶”成员之一刘宝秀说。除了发挥年轻老人的余热,瓶窑镇还致力于满足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将目光聚焦特殊群体,让关爱服务活动有深度有温度。

  今年端午节来临之际,“瓶窑奶奶”们为瓶窑困境儿童送去特别的温暖,点雄黄、制香囊、绘彩蛋……大手牵引着小手,“一老一小”玩得不亦乐乎。“老小”互助,相互陪伴,展现代际融合的全龄友好生活场景。

  接下来,瓶窑将聚焦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深耕五千年文化底蕴,继续绘好“老小协调共融发展”新图景。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Clubhouse首席执行官表示该平台未遭到黑客入
  • 尽管全球半导体芯片短缺,但PC市场第一季度仍
  • 微信支付分怎么关闭 微信支付分关闭方法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