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17 20:44 已有: 人阅读
刚满“周岁”的腾讯幻核,随着 “业务调整”一声官宣,正式从数藏市场落幕。 对于停售原因,官方表态是“聚焦核心业务”,不过,北京商报 门槛不一、市场鱼龙混杂、合规问题不确定、法律性质不明下,对于一向求稳的腾讯来说,或许退出也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 停售不停“服” 市场传闻近一个月之久,幻核关停消息终于等到官宣。8月16日,腾讯幻核发布公告称,基于公司聚焦核心战略的考量将做出业务调整,自2022年8月16日起,幻核将停止数字藏品发行。 不过,停售不停“服”。对于用户拥有的数字藏品后续如何处理,幻核公告也给出对应方案,用户可选择继续持有或退出:若选择继续持有,包括此前通过活动免费领取的数字藏品将仍可正常访问和使用;退出者则可发起退款申请,退款完成后幻核将对退款藏品进行回收销毁。 对于腾讯幻核停售动作,从用户反应来看褒贬不一。8月16日,有网友评论称将继续持有,不过更多人表示已经成功退款,希望调整后能给用户更好的体验;不过也有少数声音对幻核此举表示不理解,甚至扬言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 北京商报 例如,首批上线个“十三邀黑胶唱片NFT”,曾在一秒内售罄;此外还与博物馆、文物艺术机构、明星、漫画IP等多方联推过数字化产品,凭借庞大的流量支撑,收获了一定的用户群体。 不过,出生即高光的幻核,并未持续活跃度。从近几个月表现来看,幻核有多个数字藏品出现滞销情况,另自7月份开始,幻核就已经没有在售的数字藏品。 “其实幻核停售应该有一段时间了,之前就听到消息,只是今天正式发声。相比去年来看,数字藏品整个交易市场都在缩量,腾讯虽然自身流量庞大,但数字藏品市场占比份额并不靠前,玩的人其实也并不是太多。”一数字藏品从业人士告诉北京商报 8月16日,北京商报 多方评估后的审慎决定 对于停售动作,市场此前就曾猜测纷纷,包括销售遇冷、价值不够、关闭该业务主要为“降本增效”等等。 但这或并非停售要害。一方面,从腾讯内部人士此次透露的“幻核调整不涉及团队人员裁撤”,或可侧面证明,幻核停售并非仅为降本;另外,北京商报 正如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指出,当前,幻核是国内知名的数字藏品发行之一,也是腾讯在元宇宙层面的一项探索,推出一年之后宣布停售,应该是腾讯对幻核一年来的业务表现、监管态度、市场机会以及集团战略等多方面评估的结果。 北京商报 数字藏品交易的交易模式,是首先由披露发行价格和流通数量,用户完成购买后,再根据市场行情对其自主定价,并通过寄售完成转让交易,赚取差价,则从中赚取手续费。但从数十元暴涨至数万元,动辄达到数百倍甚至千倍的涨幅,也让不少用户选择“赌一把”。 “如果大家购买数字藏品,仅仅用于收藏观赏还好,一旦涉及场外交易,实则就放大了数字藏品的金融属性,投机炒作风险极高。”前述数字藏品从业人士向北京商报 市场野蛮生长下,基于合规考量,北京商报 不过,也正由于交易功能的缺失,使得其数字藏品的市场空间和活跃度受到限制。 “国内数字藏品的监管风险一直存在,加之国外NFT(非同质化代币)市场快速遇冷,国内数藏发售出现滞销。”在于百程看来,对于巨头腾讯来说,数字藏品虽然业务规模不大,但作为前沿创新领域受到的社会关注度非常高,数字藏品的发展方向依然模糊,如果行业出现风险事件,对腾讯来讲可能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有些得不偿失。 除了行业问题考虑外,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进一步告诉北京商报 其他跟进停售吗? 腾讯幻核停售,是否会对市场造成冲击、形成行业拐点,也引发讨论。 于百程指出,腾讯动作体现了其对于数字藏品行业当下发展机会与风险的判断,对行业肯定会有一定的引导性。不过,作为具有海量用户和IP的互联网巨头,如果数字藏品市场出现明确性机会,腾讯也不会缺席,此次事件可能是个阶段性的选择。 “春江水暖鸭先知”,王蓬博则指出,头部停售意味着行业未来发展空间进一步缩小,发展前景不明朗下,不排除一些类似逐渐退出市场的可能。目前市场上仍然存在为二级交易提供场所的,三大协会发布的倡议实际上已经代表了风向。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行业监管政策怎样落地,何时落地。 其实,不仅仅是腾讯,北京商报 谨慎的态度主要源于监管信号。今年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曾联合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表示行业应保护底层商品的知识产权,支持正版数字文创作品,但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从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 另外还有法律性质不明的问题。8月16日,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告诉北京商报 “炒作是数字藏品行业的硬伤,由此产生的民事和刑事风险依然会长期存在,另外,目前有不少在市场竞争中倒下,这部分的用户权益如何保障也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肖飒补充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