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18 15:00 已有: 人阅读
现年41岁的邵健是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通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主治医师,被评为“甘肃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尊重每个生命,关心每位病人,始终秉承医者仁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精湛医技得到业界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2020年春节,街头巷尾、房前屋后,张灯结彩,辞旧迎新。归家团圆的步履匆匆,很多人就要踏上归途,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归家人的计划。 有人坚守职责,有人离开家的港湾,逆行抗疫。邵健告诉妻子,自己要去武汉抗击疫情,妻子坚决反对:那么危险,不能去。 邵健说:“张载说过,‘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我的座右铭,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作一块“铺路石”,只要组织哪里需要就应该铺到哪儿。”现在,组织需要他支援武汉,守护每一个生命,他理应“疫”不容辞,冲锋在前。 妻子张小燕听后,默默地收拾好了所有的行李:“能想到的从衣裳到剃须刀,充电宝这些都给他装好了。” 2020年2月19日,邵健收拾行囊奔赴武汉抗击疫情。2月21日到达武汉参加相关培训后,按照工作需求,邵健被分派到疫情最严重地之一的武汉中心医院后湖分院呼吸四病区。邵健深知,对于重症患者,他们不仅需要的是药物治疗,更需要心理康复。 通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主治医师邵健说:“有一位92岁的老爷爷,他是个新冠病人,合并有高血压、心力衰竭、脑梗塞引起的肢体偏瘫。因为是长期卧床的病人,大腿根部有大面积的褥疮,我们每两个小时给他翻一次身。治疗了有二十多天,这个老爷爷就好转了,我们快要回来的时候,转到其他的病区里面了。他到转科的时候,眼里含着泪花,双手合十表示感谢,我印象特别深刻。” 无怨无悔的选择得到了同样无怨无悔的支持。妻子和孩子对邵健的爱,化作细碎的叮咛与浓情的等候。 邵健妻子张小燕:“刚走的时候确实挺担心的,每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不过他走到哪里随时都会给我打电话的。”晚上,妻子和孩子接到邵健的电话,嘱咐一番后才可安然入睡。 2020年4月8日,邵健和同事们在圆满完成支援湖北武汉抗击疫情任务并在兰州进行隔离休整后返回通渭。警车和骑警队全程开道,警灯闪烁,通渭县用人民警察的最高礼仪向抗疫战士表达敬意。 通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主治医师邵健说:“我感觉自己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轰烈之举,只是做着一个普通医务应该做的事情。” 急诊科,是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最为集中的地方,这里就是邵健工作的地方。监护仪上的数字不停闪烁跳动,邵健和同事们行色匆匆,正在抢救一名脑组织受压严重的患者,紧绷的心弦,让邵健的额头浸出汗滴,但他是与时间赛跑的急救医生,他从不轻言放弃。 “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作为医务人员不要轻言放弃,你的坚持,你的信心,你的努力,可能会取得一个好的结果。”邵健说:“就像这名患者,精心的治疗护理,40天以后,这个病人苏醒,后续出院,出院之后这个病人现在生活能自理,所以有时候还是要相信奇迹。” 有一天下午,鸡川镇的一位病人因失血过多导致呼吸心跳骤停,急诊转到通渭县人民医院,邵健和同事们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插管、呼吸机支持等措施,十分钟左右病人恢复了自主呼吸。专家会诊后,建议转到上一级医院进一步治疗。邵健顾不得疲惫,一路跟随护送到上级医院,直到凌晨五点,病人病情才稳定下来。 “光在通渭县抢救了整整八个小时,送到上级医院时特别累,但是这个病人情况稳定了。心理上有一定的自豪感,所以能冲淡身心的疲惫感。”邵健说。 毕业于兰州大学的邵健,上班整整十六年了。辗转重症科、感染科、急诊科,邵建见证了通渭县人民医院从二级甲等医院晋升为三级乙等医院,医院也在慢慢转变服务理念: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树立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大健康”理念。 “每一天接诊病人的时候,不单纯是看病这一份工作,也不单纯是说完成,更要用心地完成好它。在普通的岗位上重复干平凡的工作,力求把每一件平凡的工作认真干,更好做到位,让每一个病人能得到及时的救治。”邵健说,他每次接诊病人总是会先安慰病人的情绪,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 邵健对工作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深深感染着科室其他人员,他说:“以每一个人为老师,这些年轻大夫有朝气,危重病人抢救的时候,他们也是冲在第一线。像出现出血,还有大小便失禁的病人,他们都能及时处理,不怕脏、不怕累。” 通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师田要强从2020年开始一直跟着邵健学习,从当时接诊病人的不知所措,到现在接诊病人可以有条不紊地处理,他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我们邵主任对病人的耐心和细致,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示,以后我要以邵主任为榜样,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时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通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师田要强说。 面对脆弱的生命,医生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邵健呼吁全社会普及急救知识,大家都学学急救常识,如果遇到危险,最快的急救是来自身边的人。 “生命是很脆弱的,有时候往往就是在粗心大意的一瞬间,有可能会酿成惨祸。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有自救知识,周围的人也要能及时处理,所以抢救应该是全民的。”邵健说,他也准备了相关课件,先从信息接收相对较快的学生群体开始,然后向全民传播。 虽然工作非常忙碌,但邵健是个十分热爱生活、富有诗意的人,他喜欢养花和看书,书房放着很多书籍,他最喜欢的是古典书籍和诗歌类书籍。急诊科办公室和病房的窗台上码放着一排绿植,在他的悉心照护下,这些绿植绿意盎然,欣欣向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