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30 15:00 已有: 人阅读
在山东青岛,有购房者收房时发现,自己买的房子,公摊面积达到了46%以上,接近一半面积的房子被公摊给摊出去了。 一位购房者表示,其购买的房屋,房产证面积是128.35,套内面积是不到70,楼下邻居测量的。这是最大的卧室,主卧,11个平方,但是装完床,床头柜、衣柜放不开。这是次卧,8个平方。 业主们反映,根据购房之初销售人员的解释,小区属于超高层建筑,考虑到避难层、电梯高度等因素,公摊面积可能会达到31%,所以签订购房合同时是按照这个标准来计算的公摊。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最终收房时的公摊系数却远远超过31%,经过相关部门的调查,有三栋楼的分摊系数均在46%以上。 由于目前不少商品房采用的是预售制,普通购房人只能被动地从开发商等处了解信息,这也为最终到手的公摊增加了不确定性。 既然公摊面积容易引发纠纷,能不能取消呢?在业内人士看来,取消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会影响到购房者的权利。因为在中明确指出: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部分为共有产权,买受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享有权利,承担责任。 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会长虞晓芬表示,按照建筑面积来进行计价或者产权确认,也是对老百姓权益的一个保护,因为公用部分也是属于我们老百姓所有的,还是有它的合理性的。 而从购房人的角度来说,公摊面积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小区品质。公摊面积太小,可能意味着狭窄的电梯间、一梯多户,公共活动区域减少等配套设施问题,进而影响居住的质量与舒适度。 此外,取消公摊面积后,还会给业主入住后公摊部位的管理、维护以及后续产生的安全责任带来许多现实问题。因此,完全取消公摊,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困难和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