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15 08:00 已有: 人阅读
美国总统拜登将在本周宣布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加征关税,针对的是中国的电动汽车、医疗用品、太阳能产品,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按照美方的逻辑,美国进行补贴就是“至关重要的产业投资”,别国进行补贴就是“令人担忧的不公平竞争”;美国向世界出口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就是“自由贸易”,别国向世界出口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就是“产能过剩”。这用中国话说就是汪文斌指出,我愿重申,包括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在内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在持续技术创新、完善产供链体系和充分市场竞争之上,取得的领先地位是比较优势和市场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来自所谓“补贴”。相反,近年来,美方相继签署,通过数千亿美元的直接和间接补贴,直接干预市场资源配置。汪文斌强调,补贴补不出产业竞争力,保护也保不出真正强大的企业。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符合世界经济实现绿色转型的需要,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世界。我们奉劝美方摒弃心口不一的虚伪和双标,不要再重蹈保护主义的覆辙。
据证券时报,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1—4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3.8万亿,同比增长5.7%,整体表现可圈可点。其中,汽车出口仍然是最突出的亮点之一。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汽车出口量达187.8万辆,同比增长26%。这一成绩背后,新能源汽车的拉动效应不言而喻。 然而,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持续高增长,一系列的壁垒和挑战也接踵而至。从欧盟对中国出口到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到如今美国政府的加征关税,这一系列的举措,无疑加剧了中国车企走出去的难度。 尽管出海的风险逐级加剧,但这并未抑制中国车企的出海步伐。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时表示,中国车企出海是必然,如果不出海,就无法实现规模效应。目前中国车企出海的主要挑战还是文化差异和贸易壁垒,有些国家存在保护主义,排斥中国企业。对此,中国车企需要比较好的应对,建议与跨国企业主动本地化,并与当地产业进行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