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联手支付机构“精准反诈”:实时风控引擎可在“毫秒间”,运

发布时间:2025-01-16 20:44 已有: 人阅读

  当我们使用等方式付款时,可能会遇到某张银行卡无法完成支付的情形,这是为什么?当支付失败时,你会选择换一张银行卡,还是拨打客服电话询问原因?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当用户“遗弃”某张银行卡,改用其他银行卡,短期是交易的流失,长期就是用户的流失。在银行“获客难”的背景下,经营好其存量客户是关键。但存量客户因快捷支付的体验不佳而流失,对银行而言是非常大的损失。

  据悉,在打击网络诈骗、保护群众的资金安全的过程中,受多个客观因素影响,银行不可避免会“打扰”正常用户支付。2024年11月26日,公安部联合多部门通报有关情况,人民银行、公安部高度重视“资金链”精准治理工作,指导行业进一步落实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治理,“资金链”精准治理工作至关重要。为避免“一刀切”影响用户体验,部分银行选择携手支付机构和提升精准防控水平。

  2024年6月,邮储银行深圳分行与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首创探索反诈联防联控方案,探索“精准反诈”路径。因误拦截导致的用户支付报错拦截率受哪些因素影响?什么是“精准反诈”,如何做到“精准反诈”?中间还有什么堵点或难点?

  银行与支付机构优势互补,“精准反诈”已初见成效

  一边是打击网络诈骗,必须对可疑交易进行拦截;一边是客户的正常交易需求被“打扰”。众多银行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做到“两全其美”——既留住客户,又能精准拦截风险交易。

  邮储银行深圳分行个人金融部彭国生在接受那么,用户支付时的报错率和哪些因素有关?彭国生对而下沉市场更加复杂,对于“精准反诈”的需求更高。在沟通中彭国生对“我们携手支付机构通过共建‘精准反诈’模式,一定程度缓解了以上的客观制约。”彭国生补充道,“比如,针对风险数据,银行识别用户的切片风险数据,而支付机构可以识别用户在支付的链路从银行到银行,以及客户和交易对手方交易的风险信息,风险信息更全面,可以支持做到相对精准度更高地对用户风险的判断。”

  “打铁还须自身硬,我们在风控投入上有超过10年的专业积淀,也有几百人的专业风控团队,在模型智能化、快速迭代都相对有优势。”财付通银行合作总监韩璐称,这是支付机构和银行合作优劣势补充非常重要的前提。

  “精准反诈”是与“黑产”一直对抗的过程,智能尽职调查工具等可提升效率

  在客户发起支付后的“极短”时间内,其实发生了很多事情。在“精准反诈”过程中,财付通实现了风控策略前置,财付通侧在交易层面增强管控力度,银行侧放松低风险用户限额,在风险可控的同时,提升交易成功率。

  财付通风控专家张雨春对“事中阶段,涉及用户在实时交易时我们做了什么。”张雨春举例表示:“当客户给别人转账或者在小卖部付了一笔交易,输入密码后的‘极短’时间内发生了非常多的事情。”

  “线上有实时的风控引擎,会在毫秒级时间内运行成百上千的策略和机器学习模型,来综合判断这笔交易是不是可能涉及不同类型的风险。”事后阶段,会基于风险支付数据以及用户和用户、用户和商户之间的交易网络,从其中挖掘一些跟风险相关的数据和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做离线的时序类的模型或者团伙挖掘类的模型,从而定位黑产行为。此外,在事后还会进行模型策略的持续迭代及优化。

  只要是风控策略,难免会有“误拦”的情况。对于已被银行限额管控但希望解控的用户,对于银行来说,触达这些用户的渠道有限。财付通与银行合作,通过生态相关数字化工具引导用户通过联系银行客服或跳转至银行小程序等安全合规的途径进行信息验证,从而使其交易恢复正常使用状态。

  理想状态下,不放过每一笔可疑交易,但也不拦截每一笔正常交易,为了达到理想状态,“精准反诈”中间还有什么堵点或难点?

  “这件事情最大的难点在于和‘黑产’是一直对抗的过程,‘黑产’会想方设法突破各种策略,以往更多是通过卖号养号的形式,现在会利用大商户、普通用户去洗钱或者欺诈。”张雨春在接受时表示,在技术上我们不断做迭代和更新,为了保护正常用户的交易需求,我们2023年上线了智能尽职调查工具,让用户自主举证材料,证明这笔资金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罗技(Logitech)停止生产Harmony遥控器
  • 据报道,小米正在使用Snapdragon 8xx SoC开发
  • 小米MIXFOLD液态镜头有什么用 小米MIXFOLD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