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07 11:32 已有: 人阅读
幼儿园小学化是个综合性问题,症状虽在幼儿园身上,病灶却与小学招生入学和起始年级教学的冒进有关。把教育部此次通知涉及的整治工作分开来看,前四项都是针对幼儿园小学化的,后一项是针对小学门槛的,在治理思路上,比以往办法更接近于全链条,也就更加值得期待。 不少家长对神童这个词非常向往,真正的神童必然稀缺,但家长们靠着教育投入的比拼,教出一个个3岁会写N多字4岁会背N首诗5岁会说双外语6岁身藏N技能的神童预备役,不过,按概率来看,多数还是会成长为普通人。但这样的家长多,这样的孩子也就多,把反常变成了正常,小学招生入学时渐渐地就以这些超前的知识和技能去判断孩子的家庭和自身条件;如此筛选,反过来又倒逼广大家长不得不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幼儿园的小学化应运而生。 有些家长也是不得已。毕竟中国人还有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成语以及方仲永的警示故事,许多人其实看得明白,孩子除非真有天赋异禀,在学龄前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多半是靠家庭教育投入堆起来的,这种被动的超前性难以延续,又因多少违背了生理和心理成长的规律,难言有益于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作为进入理想小学的敲门砖,性价比不算高。此次教育部出手,准备把小学的入学门槛一律抹平,家长就不必再去劳心费力地请这些敲门砖,实在是个福音。 不过,当小学一概零起点教学,幼儿园一概守住学龄前的本分,并不意味着幼儿教育就更容易了。对于幼儿园来说,延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超前教育环境、节奏和方式要变,幼教能力要提升;对于家长而言,把孩子送去幼小衔接之类的学习班其实很简单,只要出钱都能办到,以后就不行了,得动脑子,学习先进的启蒙教育理念和方法,研究幼儿成长的规律,真正花费时间和精力,靠身体力行而不是花钱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幼儿教育无疑非常重要,俗话说三岁看到老,三岁时看的可不是孩子掌握了多少超前知识和技能,而是看孩子的心性、习惯、能力等等。不少孩子刚上小学时成绩不错,可是越往后越吃力,往往就是因为没能及早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或身体素质不佳,或意志力薄弱,或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渐渐地后劲不足。当幼儿教育从小学化回归正常,对幼儿园和家长的要求显然更高了。 教育部在通知中对幼儿园去小学化提供了一些指导,包括调整幼儿园活动区域设置,丰富游戏资源,开展幼教岗位适应性规范培训等。闻弦歌而知雅意,家庭教育也需要去小学化,家长也得进行一番自我学习甚至自我革命,尊重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了解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材施教,静待花开。这肯定不容易,但这样培养出来的优秀孩子有更大概率是真优秀,能迎风雨、自行帆,他们的优秀不需要用小时候会写N多字、会背N首诗去作证明。 希望通过守住学龄前教育的本分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