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4 23:52 已有: 人阅读
就在A股市场大跌期间,不少明星私募逆势开启上市公司大调研,为后期市场反弹作准备。此外,多家百亿级私募开启了“另类抄底”,纷纷完成亿元自购。 私募机构合计进行了3261次上市公司调研,合计调研上市公司4008家,掀起了一轮小高潮。而2022年同期,私募机构合计进行了3726次上市公司调研,合计调研上市公司4639家。从调研次数来看,相比2021年同期增长了14%;从调研公司家数来看,相比2021年同期增长了15.7%。 知名百亿级私募石锋资产发布公告称,自去年9月至今,公司、员工及股东合计申购公司旗下基金产品已达1.08亿元。 汉和资本在官微公告称,4月自购资金已打款完毕,本次合计打款2534万元;而自有资金申购产品已全部打款完毕,合计打款10007万元。4月12日,永安国富公告称,公司的亿元自购计划完成,自有资金合计持有旗下基金产品69246.09万份。 千亿级私募巨头景林资产发布公告称,公司和相关基金经理将在公告日起30个交易日内申购公司旗下基金产品,申购金额合计不少于1亿元,持有时间不少于3年。1月29日,灵均投资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公司股东即日起将以自有资金增资1.5亿元,在5个交易日内申购自家产品,并坚定长期持有。量化巨头幻方量化在1月28日发布公告称,全体员工和股东将在3个交易日内筹集不低于1.5亿元自有资金,同时公司将在10个交易日内筹集不低于2亿元自有资金,合计3.5亿元将全部申购公司旗下产品并投资A股市场的权益资产。 在此背景下,石锋资产在接受采访时谈了对后市的一些看法。石锋资产表示,从外来看,美联储缩表加速。从内来看,疫情对经济造成了影响,企业盈利的下行预计尚未触底。经济企稳仍需新支撑,地产、消费是后续重点。短期看,市场尚缺乏反弹的积极因素,需要等待更多政策出台。 石锋资产同时认为,在利空因素压制下,A股市场大概率会继续寻底,在操作上应该继续保持谨慎,但是也需要客观看待利空因素,10年期美债在3%左右也进入顶部区域了。因此,市场的转折点应该不会太远。 对于近期市场大跌并出现“二次探底”的说法,铨景基金研究总监、基金经理李振晖告诉,市场真正的底部往往是“估值底”“政策底”“情绪底”的三重叠加,又互有先后。从专业的投资眼光及更长的时间跨度去考虑,目前还是把主要的精力聚焦在评估和跟踪公司经营资产质量上,以合理甚至低估买入,享受公司成长带来的投资回报。在目前阶段,看好业绩增长确定、股息回报稳定的上市公司的建仓机会。 就后市来说,建泓时代投资总监赵媛媛告诉,目前还没有积极因素出现。从国内因素看,4月降准以后的两个月很难再有降准,加上lpr利率未动,市场的货币宽松预期大打折扣。而上市公司的“业绩底”需要等待疫情得以控制,前期累计的项目和资金转化成开工扩产以后才能形成,预计在二季度可能形成“业绩底”。此外,美国通胀可能在5月后走缓,届时美联储收缩预期降温也会对A股估值形成支撑。当国内上市公司“业绩底”或外资流入“估值底”形成时,“市场底”才会形成,大概率会在5月中旬到6月。 冬拓投资基金经理王春秀也告诉,近期指数持续下跌有多重因素。目前来看,疫情对国内经济造成了影响,投资者信心不足,因此预计市场还会保持震荡调整状态。而当前以阳光私募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仓位已经很低,砸盘的能量不是很足,当前位置已经非常接近“市场底”。 星石投资日前发布的2022年二季度投资策略显示,今年开局尤为艰难,但机会永远生成于危机之中。当前数据显示,随着市场情绪降至“冰点”,股市的性价比已经来到历史高位。考虑今年稳增长的战略性意义,当下的环境越是不利,意味着后续政策力量将更加积极,利好因素正在蓄力。对A股的长期信心来自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长期风险化解带来的资产盈利质量提升,这是A股长期向上的坚实基础。 一旦市场悲观情绪扭转,终将驱动当前超跌的A股市场向长期价值回归。当前A股风险溢价的高企表明投资者信心低迷,而积极的变化已经出现,转机正在酝酿。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中低市净率的消费类资产。经过疫情冲击下的持续调整,多数消费行业的市净率水平处于近10年中等偏低水平。“黑天鹅”事件的猛烈冲击下,消费行业的供给出清彻底,资产的远期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一旦需求正常化,盈利改善的弹性必定远超预期,重点关注航空旅游、医药、物流、广告媒体等板块。 外资机构富达国际股票研究总监李晶认为,经济虽然短期承压,但中国经济长期的韧性和活力依然让人充满信心。事实上,随着市场估值水平下修,不少行业已呈现出更优的“性价比”,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优渥宽广的股票池。当然,在以“打折价”购入优质股的同时,投资者也需特别关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毕竟只有经受得住风雨,才能见证彩虹;只有经历了周期的洗礼,才能成为市场的常青树。后疫情时代的反弹也许会推迟,但不会缺席。择时不如择机,耐心的坚守必将迎来花开时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