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18 17:14 已有: 人阅读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项煌妹在第六届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国际峰会上描述了这个由数字化带来的美好场景。 这场以“点燃数字引擎,赋能未来世界”为主题的峰会,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网信办和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指导,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智库、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联盟、玉泉智库和 如今,数字文化产业已成为了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和重视。会上,项煌妹介绍了阿里巴巴目前在数字文化创新上做的“三件事”——提供新载体、丰富新场景、加强文化交流。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项煌妹在第六届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国际峰会上,描述了由数字化带来的美好场景 与此同时,关注到数字化以及乡村振兴这一国之大计,阿里巴巴也一直在思考和摸索,如何让数字化更好地助力乡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数字文化创新上的“三件事”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拥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其中蕴藏了大量优秀宝贵的文化资源。如何让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又如何让现在的文化“走”出去? 数字化技术给予了答案。 随着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数字文化产业不断扩大。由中国 项煌妹认为,目前数字化在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数字文化创意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涨,未来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需求体系的匹配也将不断精准,文化产业附加值在商业领域中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我们相信数字技术的先进性和普惠性,能够激活千行百业。”她说。 基于这一份相信,阿里在数字文化创新上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为文化资源提供新载体。项煌妹举例,于2017年成立的阿里达摩院与四川大学的古籍专家联合研发了一套全新的古籍识别系统。 目前,这套系统在首批数字化的20万页古籍上,已达到了97.5%的识别准确率。达摩院AI现已能够识别3万类古籍文字,且其效率比人工录入效率提升近30倍。 第二件是通过数字化丰富文化消费场景,让更多文化要素延伸到商品领域。 项煌妹介绍,类似国家图书馆、布达拉宫等诸多文物馆都在天猫平台上开设了旗舰店,其中店铺内的考古盲盒、家居产品等商品都成为了爆款。截至2021年6月,非遗旗舰店铺已超过3.5万家,文化商品的消费金额同比增长了400%,“这是我国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也是对非遗文化的一种保护。” 另外,阿里借助数字平台走近年轻人,加强文化传播,加速跨区域跨文化交流。 “2018年2月,天猫和纽约时装周达成战略合作,为世界输送了李宁、太平鸟等中国品牌;并且,阿里巴巴旗下的优酷平台也在努力成为文化出海的探索者,截至今年4月,优酷超过1100部、1万集节目 数字化助力乡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农耕文化是我们最基础的底色”,正是深切地认识到这一点,项煌妹带领着团队深耕乡村振兴工作,以期利用数字化技术传播乡村文化,带动村民富裕,用数字化方式推动乡村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时,项煌妹首先关注的是“人”。 在会上,她表示,乡村振兴是国之大计,乡村有传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因此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活水源头。 从这一点出发,阿里巴巴于去年举办了中国潮农大赛,让更多农民掌握数字化技术,例如通过直播卖农产品,新农货的销售上涨也让乡村文化传播得更广。 除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文化创意也对乡村产业振兴有着难以替代的帮助。“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创新是焕发生产力的关键桥梁。”项煌妹说。 她提及,在阿里巴巴的“寻找远方的美好”这一项目中,设计团队成员对陕西宜君县的苹果、核桃、玉米等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和形象设计,并对这些农产品进行分级,重塑品牌形象,畅通物流和销售渠道,有效带动了当地的增收。 事实上,这并非易事。项煌妹在峰会上接受 另外,阿里也通过引入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治理,通过治理平台的搭建,深化乡愁连接,将乡村的人们连结得更紧密,并通过积分制管理大幅提升了乡村治理实效。 与此同时,通过介绍今年4月的“云上桃花节”活动,项煌妹讲述了数字化在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的帮助。 “受疫情影响,这次桃花节在云上进行,我们就将慢直播、短大赛等新玩法放进了此次活动。线亿人次,桃花慢直播播放量超过了400万人次,桃花节的短挑战赛超过了2000万人次参与,效果非常好。” “此外,除了欣赏桃花,我们还借助高德智慧一键游等数字化手段为游客提供了金海湖的一键游方案。”她补充,“通过信息化手段,让农文旅更好地融合、实现智慧化。” 对于阿里在平谷的探索实践,项煌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