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物“装进”元宇宙 数字藏品打造文创新业态

发布时间:2022-06-20 17:41 已有: 人阅读

  四川博物院发布了以馆藏文物“东汉陶摇钱树”为原型二次创意的数字文创。在早些时候,年初四川博物院联合科技公司推出的第一批数字藏品中,选择了三件文物:两件青铜器,一件陶器。其中,东汉陶狗的数字藏品呆萌有趣,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四川博物院“东汉陶摇钱树”的二次数字化创作

  对于博物馆而言,如何在众多馆藏中挑选出适合的文物进行二次数字化创作是遇到的第一道考验。“我们希望推出既能蕴含独特的巴蜀文化,又能深受公众喜爱,进而形成线上线下联动,为弘扬巴蜀文化贡献博物馆力量,这是我们的出发点。”钟郛坦言。

  显示,文创消费年轻化趋势明显,其中“95后”占比达30%,他们更注重文博文创产品的体验感与个性化。她举例到,东汉陶狗之所以备受追捧,一方面它本身是一件网红文物,在公众中的认知度高;另一方面,它能够生动形象传达出文物背后的故事,体现汉代时期巴蜀和平、稳定和富饶的景象。

  身处行业,钟郛也感受到传统文化消费趋势的变化。“公众希望传统文化不再局限于实体文创‘三件套’,而是运用多元的载体和创新表达,满足公众对文创产品社交性、不可和稀缺性等的要求。”在钟郛看来,用公众喜欢的方式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呈现出来,让公众去欣赏去购买去传播,传统文化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不过,在目前市场环境中,数字藏品仍处于发展早期,仍面临一系列风险和挑战。

  今年4月,国家文物局相关部门召开数字藏品有关情况座谈会,提出“文博单位不应直接将文物原始数据作为限量商品发售”“消费者要远离因盲目炒作产生的风险”等。

  钟郛强调,在数字文创的开发方面,四川博物院会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地对话公众,不断地让公众的文化需求得到了更加多元的满足。同时,博物馆也要加强内部知识产权的管理,遴选优质的数创方、发行方和平台方合作,并签订严谨的合作协议。

  “目前各大平台对数字藏品是禁止交易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压缩了投机炒作的风险的。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博物馆行业迎来了数字化时代,博物馆向公众提供的文化服务也被赋予了更多元和开放的属性。我们既要合理利用好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不断满足公众多层次、多元化的精神文明需求,同时也要尽量避免新生事物带来的弊端和风险。”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罗技(Logitech)停止生产Harmony遥控器
  • 据报道,小米正在使用Snapdragon 8xx SoC开发
  • 小米MIXFOLD液态镜头有什么用 小米MIXFOLD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