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审批服务重大项目落地 生态环境部回应去年10月以来102个重大

发布时间:2022-07-21 17:40 已有: 人阅读

  生态环境部召开月度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环评司主要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相关工作。

  新闻发布会现场

  近年来,国家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而环评审批是如何服务于重大项目落地的,又取得了哪些成效?

  对此,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在回答

  通过发挥机制作用,刘志全强调,去年10月启动保供以来,102个重大煤矿项目环评文件已批或在批,涉及总产能5.1亿吨/年。

  102个重大煤矿项目环评文件涉及总产能5.1亿吨/年

  三本台账指的是国家、地方、外资三个层面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清单。2018年以来,为强化环评“放管服”改革,服务“六稳”“六保”,助力重大项目落地,生态环境部建立了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每年年初主动对接获取当年开工项目清单。

  刘志全指出,对纳入台账项目,生态环境部门提前介入、定期调度指导环评文件编制,对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即报、即受理、即转评估。

  生态环境部推出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实施效果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

  

  “2022年,为更好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经济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们再次深化创新工作机制。”刘志全说,为此生态环境部更加强化部委联动,更加强化部省统筹,更加强化分类推进,更加强化精准服务。

  刘志全表示,通过发挥机制作用,国务院确定今年重点推进的55个重大水利项目中,38个已批或在批,环评完成率近70%;国家今年重点推进的重大铁路项目,12个已批或在批,涉及总投资超过5285亿元,环评完成率超过50%;去年10月启动保供以来,102个重大煤矿项目环评文件已批或在批,涉及总产能5.1亿吨/年。

  将未批先建问题突出的地方和企业纳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

  生态环境部门在服务重大项目的过程中,既要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提高审批效率,也要守住生态环境底线,确保环评审批质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在守住“底线”上,主要从四个方面严格把关:严守法律底线,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底线,严守环境风险防范底线,维护公众权益底线。

  刘志全强调,在环评中,生态环境部门严格要求建设项目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项目位于环境质量未达标区的,其措施要满足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管理要求;通过优化工程选址选线和采取必要的生态保护措施,使之符合“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避免对相关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等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在强化环评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刘志全指出,一是实施,对重大投资项目环评要求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建设单位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确保环评批复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设施、措施落实到位。

  二是强化重大投资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执法,压实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的属地监管责任,对违反“三同时”和自主验收要求的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三是加大“未批先建”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将查处“未批先建”违法行为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监督检查工作内容,将问题突出的地方和企业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罗技(Logitech)停止生产Harmony遥控器
  • 据报道,小米正在使用Snapdragon 8xx SoC开发
  • 小米MIXFOLD液态镜头有什么用 小米MIXFOLD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