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31 07:53 已有: 人阅读
继主打杭帮菜的绿茶集团有限公司向港股IPO发起冲击,主营安徽菜的小菜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近日也向港交所递表IPO。招股书显示,在报告期内不断扩张门店的小菜园,虽然业绩持续增长,但其单店日均销售额在2023年年内已开始下降。 在做着门店的“加法”之外,小菜园也在做着成本的“减法”,着力点则主要在员工成本和原材料及消耗品上。而据招股书披露,小菜园将继续加速其门店扩张之路,不过,其在报告期内的新开门店仍有一半以上尚未收回投资。 此外,当下餐饮企业是否使用预制菜也是市场关注热点,同期冲刺上市的绿茶餐厅刚被重点问询相关问题,小菜园可能也将面临该问题的信披压力。 小菜园的门店数量分别为379家、422家、542家和599家。
门店数量增长的同时,2021年至2023年各年度,小菜园的单店日均销售额分别为2.35万元、2.38万元和2.71万元,同样保持着增长态势。 分区域来看,在2024年前四个月,小菜园在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单店日均销售额为报告期内披露的最低水平。 小菜园同时拥有堂食和外卖业务。事实上,相较于堂食,外卖业务更多地扛起了小菜园在报告期内的业绩增长。 招股书显示,小菜园的外卖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4.10亿元大幅增长至2023年的14.91亿元,收入占比也从2021年的15.5%上升至2023年的32.8%,2024年前四个月的外卖业务收入占比为35.5%。 小菜园的单店堂食日均销售额则相对更低。报告期内,小菜园的单店堂食日均销售额分别为1.98万元、1.61万元、1.82万元和1.57万元,2023年尚未恢复至2021年的水平,2024年前四个月也创下了报告期内披露的最低水平。 单店堂食日均销售额下滑背后,是小菜园单店堂食日均顾客量和堂食顾客人均消费额的滑坡。 小菜园单店堂食日均顾客量在2023年为278.3人次,不及2021年的299.2人次,在2024年前四个月进一步下降至257.7人次;小菜园的堂食顾客人均消费额更是从2021年的66.1元一路下滑,2024年前四个月的数据为61元。 此外,小菜园在2024年前四个月的外卖业务订单单均消费额大幅同比下降至73.3元。 小菜园分別有68.2%、68.0%、71.5%和72.9%的全职雇员没有被缴纳足额的社保,分別有96.7%、96.8%、85.6%和85.8%的全职雇员没有被缴纳足额的住房公积金。 小菜园在招股书中表示,2021年至2023年各年度以及2024年前四个月,预计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的未缴纳金额分别约为1930万元、2410万元、2840万元和970万元,分别约占当期公司净利润的8.5%、10.1%、5.3%和5.0%。 事实上,小菜园还计划未来采购3000个炒菜机器人,以借此进一步优化门店的人员配置。 与此同时,小菜园所用原材料及消耗品占收入的比例也从2021年的34.5%逐步下降至2023年的31.5%,小菜园在招股书中解释称,这是因为公司进一步扩大食材集中采购以及增强了议价能力。随后在2024年前四个月,小菜园所用原材料及消耗品占收入的比例又上升至32.4%,这是因为公司主动调整了菜品定价。 值得一提的是,有公司在成立不久后便成为了小菜园在报告期内的前五大供应商,例如,南京品浚喆食品有限公司和五常市庆喜米业有限公司分别成立于2020年11月和2020年10月,两家公司在2021年分别成为了小菜园第五大和第二大供应商,小菜园对其的采购金额分别为2891万元和3965.8万元;而成立于2023年3月的安徽苗员外农业有限公司,也在2023年当年就成为了小菜园的第二大供应商,小菜园对其的采购金额达4736.3万元。 此外,小菜园对报告期内前五大供应商信息进行披露时,对2024年前四个月第一大和第四大供应商进行了匿名处理,同时也未披露供应商的性质。小菜园为何要进行匿名化处理呢?据朱丹蓬分析,有可能是因为小菜园与供应商签署了保密协议。 对于文中上述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