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04 22:28 已有: 人阅读
在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下,上海全市顺利完成了新一轮核酸采样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今日也在上海实地察看了疫情防控和核酸检测工作。 上海在全市开展核酸检测。要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对于一个日常面对数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而言,并非易事。各级干部下沉、基层提前摸底、志愿者全力守护,全力开启这场“没你不行”的赛跑。
浦东新区东一居民区,市民在排队进行核酸检测。 饿了么外卖骑手温宝安每天12小时奔波在路上,还要“插空”测核酸。4日早上,他来到虹口区白玉兰广场点位的保供人员专用核酸检测点,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检测。点位负责人钟雪峰说,每天大约有数百名保供人员在这里定点采样,从早到晚开放,让“小哥”们送单过程中能科学合理规划路线,抽空就能来。
外卖小哥等保供人员在专门核酸检测点等候。 在上海内河,船员也“应检尽检”。浦东新区水域面积大、船舶多,为减少船员流动,确保做到所有船员覆盖,内河货运船只暂时静态管理。“船长,请提前帮助船上没有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船员弄好核酸码,不行的话我们可以提供帮助。”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水上治安派出所副所长吴钟华一遍遍告知。很快,辖区内全部240余名船员统一完成检测。 10点,1200万余人,采样任务过半。总攻仍在继续,目标“不漏一人”。 “9点听到小喇叭,下楼;排队3分钟,测完核酸就上来了,简直神速。”在徐汇区龙华街道龙南佳苑小区的住户群里,率先下楼完成核酸检测的2栋住户韩会峰兴奋地通报这一消息。
龙南佳苑核酸检测现场。 2100多位住户,约3个小时全部完成“登记+测核酸”,得益于前期准备充分到位。龙南佳苑已形成了一套科学流程:提前通知时间,提醒保存二维码;当日线上提醒后,志愿者带着喇叭挨家挨户“巡楼”;测完的出口处,专人登记做“双保险”。 “我们以楼栋和楼层为单位,按照次序来,就能避免交叉感染,也更节约时间。”憓家公租房管理公司安全主管唐勋说。 为了尽可能快速又安全地完成核酸检测,基层想出了“花式”办法。有的坐上三轮车,将“大白”们精准送到楼栋前,“居民不动大白动”;有的提前规划好行动路线,不走回头路;“大白”挨个提醒“检测时,摘掉口罩要憋气”……
奉贤区金海街道恒贤居民区的核酸采样流动车。 位于闵行区东川路的紫竹半岛,医护人员“搭乘”由电三轮改装好的移动检测车,开到每个楼栋门前,然后由楼组长在群内按楼层通知,一户户下来检测。专家也提醒市民朋友:一是事先做好登记并截屏保存,注意信息登记的准确性、完整性。二是按照工作人员安排指引,分批、有序、规范佩戴口罩前往采样点,保持2米距离,避免聚集交谈,防止交叉感染。采样后立即戴好口罩尽快回家。 核酸检测地点进出口的分流标志是否清楚,提示排队安全距离的地面标签贴得牢不牢,警戒线点,静安区临汾路街道保德路241弄,约60名小区志愿者已经到岗,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小区居民。 居民张瑾与其他5名志愿者一组,负责按楼栋通知居民下楼测核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装备,两名男同志拿着喇叭‘喊楼’,两名志愿者拿着底册核对名单,还有两名拿着‘喵喵机’,准备应对突发情况,为老年居民打印核酸检测二维码。”
松江区祥欣居民区,浙江台州二院援沪医务人员为一位小朋友做核酸采样。 居民的配合让张瑾十分感动,“我能看到每位居民都担起自己的责任,戴口罩做好防护的同时,都在力所能及地守护家园。下楼的时候,居民主动帮忙通知邻居,遇到有行动不便的居民一起帮忙抬起轮椅。居民们说了,这是大家共同的事情。” 不是只有穿着防护服变成“大白”,才是志愿者。公众号“灰鸽叔叔”向分享了这个故事:他帮忙整理了,为所有邻居集纳检测的最新信息;楼栋的老师整理单栋的信息表和行动指南PDF,也相当专业。“我们普通人不太懂宏观叙事,只能做些小事情。” 此刻,人人都是守“沪”者。一位居民写道,这些“小事”,是我们扎扎实实能发出的微光,星星点点,便有绚烂银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