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11 22:29 已有: 人阅读
显示,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国内22省市生猪平均价格最低跌到12元/公斤,此后价格持续上涨,目前价格在22元/公斤左右,相较于前期低点涨幅明显。 显示,彼时,国内22个省市生猪平均价格从约11元/公斤,持续震荡上涨至最高40元/公斤,去年,又开始震荡下行至10元/公斤。而今年3月开始的猪价上涨周期,可以看成大波浪后的中波浪。猪价从12元/公斤上涨至目前的22元/公斤左右,涨幅也不小。 “我经常讲,为什么这次猪肉价格会有那么大的波动?因为大波浪之后的效应。”何祖训称。 不过,何祖训也坦言,几年前的超级猪周期再次出现的概率肯定变小了。一方面,市场具有很强的修复功能,随着行业不断洗牌,中、小型散户逐渐转型为现代家庭农场养殖模式,加之政府调控等动作,将慢慢熨平周期,未来猪价必将趋于稳定。 “养猪不是夕阳产业,优质产能依然稀缺” 去年到今年一季度,实现盈利的国内生猪养殖上市企业数量明显减少。在今年一季度猪肉价格一度跌至几元钱一斤的极端行情中,就连一向将养殖成本控制得极好的神农集团也出现了亏损。 相关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神农集团预计亏损1.15亿元~1.41亿元。而随着二季度猪价的回升,公司也显示出扭亏为盈的势态。第二季度,神农集团预计单季盈利900.55万元~3500.55万元。 对于今年下半年的业绩展望,神农集团在回复 “随着下半年猪价的震荡回升,全年实现生猪养殖业务盈利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神农集团还表示。 神农集团之所以预判今年有望实现盈利,很大程度上基于两点。一是云南当地生猪产能的去化程度,二是公司养殖成本控制居于行业领先地位。过去一两年,由于猪肉价格整体持续下行,不少云南养殖户的原料采购成本高,导致利润很低甚至大量亏损,当地生猪去产能的速度较快。
“云南的散户、小户比较多,以前中小散户比例可能要占到60%。但是这两年由于低猪价,导致一些资本薄弱、成本高的产能停掉了不少。”何祖训表示。 “云南的中小养殖户确实停了很多,这点从我们公司饲料业务对外销售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来。”一位神农集团高管也向 目前,神农集团主要采取“自繁自养”和“公司+现代化专业农户”两种生猪养殖模式,出栏量各占50%左右。未来,神农集团也会进一步支持“公司+”模式的发展,将“公司+现代化专业农户”转变为“公司+现代化家庭农场”的模式,并欲将此模式占比提升至2/3。 神农集团表示,未来会全力支持一批满足一定规模,还拥有自动饮水、自动喂料、通风系统、温控系统的现代化家庭农场,公司向其提供包括金融、猪苗、技术培训等专项支持,再由公司负责收购,市场风险由公司来承担,让农户能通过养猪赚到钱。 “不要小看这种模式,和公司合作的家庭农户中,有两家短短3年就赚了2000万元。”何祖训透露。 “内心来讲,一头猪赚50元我就很满意” 何祖训比一般人更懂“猪周期”,但他并不特别强调所谓的“周期”,因为他相信,万事万物自有其发展规律,与其盲目追求周期,为了周期而养猪,不如踏踏实实将关注重心放在养殖成本上。公司不能控制猪肉的价格,但能控制如何降低养殖端的成本。 目前,神农集团的养殖成本接近16元/公斤,在行业内处于第一梯队。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实现的事情。主要原因在于,云南不是粮食主产区,也不靠近港口,饲料原料主要通过火车,从新疆、沿海港口、北方地区运来,不具有成本优势。 神农集团饲料厂 在云南当地饲料原料成本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神农集团主要通过精细化的养殖管理和生物安全防控,保障猪只健康,从而降低成本。同时,公司通过对自养母猪的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将PSY提升至30,也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简单来说就是,病死的生猪少,防疫成本低,仔猪生的多。 在厂房建设上,神农集团也尽量进行集约化布局。目前,神农集团配套的养殖场、饲料厂、屠宰场都在半径200公里区域范围内,从而节省运输成本和损耗。公司养殖业务主要集中在云南曲靖、陆良、宣威、大理等地区,生猪屠宰主要在昆明和曲靖,曲靖市场占有率90%以上,昆明市场占有率60%以上。 “我们有接近20年的养殖经验,养猪团队有着很好的技术沉淀,管理半径上也比较小,管理成本也具有优势。采购端,原料价格有所波动,公司通过提前锁单、套期保值降低成本。也在积极改革供应链,利用资金优势、规模优势降低原料成本。”神农集团在回复 “从各构成成本的分项看,公司还有进一步降本的空间。如果饲料原材料价格保持目前水平,2022年公司有信心将养殖成本维持在16元/公斤以内的水平。如果未来饲料原材料价格回落到正常价格,公司的成本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神农集团还表示。 “从我内心深处来讲,一头猪有50元的赚头,我都很满意了。”何祖训说。而正是基于一头猪只赚50元的“想法”,神农集团才得以在行业内走得稳、走得长,几乎未出现过大幅亏损。 “新业务要敢于探索与试错,我愿意给他们三年时间走弯路” 与很多同行一样,神农集团最早从饲料生产起步,逐步拓展到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领域。去年,神农集团饲料板块营收为17.48亿元、养殖板块营收为15.29亿元,屠宰板块营收为8.87亿元。 2022年,神农集团又进一步进军食品深加工领域,拟打造成农牧行业最精致全产业链企业。 “这么多年,神农集团一直致力于打通全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按照公司董事长的说法,神农集团全产业链的万里长征,我们走过了前面七步路,后面还有三步路,我们最终要把它完善。”一位神农集团高管如此解释公司进军食品加工领域的原因。 神农集团的食品深加工业务,主要还是往猪肉下游产业延伸,以自繁自养的优质猪肉,生产具有云南特色的肉制品,比如神农小酥肉、神农午餐肉、神农醇肉肠,创新型魔芋零食等也在研发计划中。在国内预制菜产业较为火热的背景下,这些业务也颇有看头。
谈及食品深加工这一新业务时,何祖训并未“画大饼”,也没有描绘该业务的光明前景。面对跃跃欲试的新业务团队,他反而是那个“泼冷水”、“踩刹车”的人。他说,自己对团队的要求是要舍得投入,敢于亏损,不要急于求成。 在何祖训看来,从投入期到成长期,再到高峰期、衰落期,任何事物都有个过程。在新业务起步时,首先要把基础工作做好,包括产品定位、工艺流程、标准设计、人员培训、市场规划、市场策划和质量体系等方面,再一步步开拓市场。 “我觉得,总是需要一个探索与试错的过程,也许第一年亏,第二年也亏,第三年还亏。当然我还是希望团队能发挥最大的专业能力去做好这件事,争取第三年保本,然后我们再看看第四年能不能赚点钱。我不支持整天去搞营销战、价格战,大家利用探索期做好产品研发,保证产品质量与安全,才是最好的品牌宣传。”何祖训笑称。 和农牧行业打了20多年交道的何祖训,骨子里有着朴实农民的“劳动致富”思想——任何成果都要经过辛勤劳动和汗水“浇灌”,否则不会长久。“没有苦干和实干,短平快的东西不能长远。”何祖训认为。 目前,神农集团食品深加工业务也有一定的进展,旗下云南澄江神农食品有限公司预计将在今年底建成投产,完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出2.4万吨的食品深加工规模。未来,神农集团还计划与省外经销商合作以打开市场。 “预计今年10月底,公司在云南澄江的食品深加工基地就可以投产,设计年产能为2.4万吨,实际产能可能在2.5万吨~3万吨的规模。”上述神农集团高管称,基地今年主要是调试和小批量生产,明年才会有比较大的进展,而初期主战场还是聚焦云南市场,然后逐步辐射西南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