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定点  流动办案  精准指导——句容:“家门口”

发布时间:2022-08-17 10:09 已有: 人阅读

  “过去从家到市仲裁院要跑将近麻几十里路,坐公交也得个把小时,现在好了,骑车几分钟就到镇上,在家门口就可以解决了。”刘某系句容市后白镇某公司的职工,双方因劳务关系产生纠纷,案件立案后,历时3个多小时就在后白巡回仲裁庭完成了庭审调查和庭后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当庭达成调解协议,双方表示满意。

  在基层设立仲裁庭,定点就近化解劳动人事争议,是近年来人社局劳动人事仲裁院的一项创新举措,为方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依法维权,减轻当事人诉累,真正实现调解仲裁工作“窗口”前移、重心下沉。目前,市仲裁院已设立有后白、下蜀两个巡回仲裁庭,自2020年以来,巡回庭已就地就近调处案件292件,涉及劳动者477人,涉及经济标的500余万元,极大节省了劳动者维权成本,缩短了维权时间,受到社会的一致认可和好评,被省人社厅授予“乡镇巡回仲裁庭示范单位”。

  “不仅仅是基层定点仲裁,针对部分重大集体案件,或者因交通不便、身体状况等当事人难以到庭的案件,我们还组建了专门的‘流动’队伍,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仲裁院负责人张晓军告诉

  高某等39人系茅山镇某公司员工,前不久,该公司因经营不善处于停产歇业状态,尚拖欠39名员工工资共计715115元,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受理案件后立刻约见公司法人,并组成流动仲裁队伍,依照快速、高效及减轻当事人诉累的原则指派三名工作人员赶赴茅山镇就地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在当地政府协调和仲裁员的努力下,当庭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戴某等十余人在句容市某公司从事装配工作,工作时间长的已逾十年,短的也达三年,今年年初,他们因工资问题和单位产生矛盾,双方一直未能协商一致,于是他们向市仲裁委提出仲裁申请,市仲裁院在受理后,考虑到本案申请人数众多,且所处地方较处偏远,于是决定启动“流动仲裁”,在单位所在地乡镇进行公开审理,并最终维组织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别人都说打官司很麻烦,拖的时间很长,费时又费力,没想到我们可以这么快,在家门口就解决了。”“现在工作人员的服务真好,‘上门服务’、快速处理让我们不用再花费这么多精力去打官司了,真的很不错。”......市仲裁院变日常的“坐堂问案”为“上门服务”,在句容市范围内开展“流动”仲裁,流动仲裁庭先后深入茅山老区、宝华、马埂等偏远地区就地开庭,受到了广大劳动者的一致赞扬。

  “在以前,劳动争议都需要去市仲裁委处理,现在设立了有了流动仲裁庭,哪里需要就到哪里,真正实现了维权零距离,争议不出门。”张晓军说,“家门口”仲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如何在服务窗口前移,定点、就近化解劳动人事争议的同时,稳步提升用人单位和群众的维权意识、法律意识,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双结合,市仲裁委还着力强化法律宣传力度,通过走进“行风热线”栏目、送法进社区、送法进企业等活动,进行法律法规的宣讲,同时积极敦促企业组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企业合法、规范用工进行精准指导,从源头上减少了劳资双方的矛盾。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摩托罗拉下一部Moto G手机可能配备108MP摄像
  • 微软以197亿美元收购Nuance
  • Google正在尝试另一项个人健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