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3 16:52 已有: 人阅读
在“每日优鲜债务催收群”里,有供应商表示,自己昨天拿到了此前拖欠的100多万元的货款。另有供应商晒出,显示8月15日已经拿到被拖欠的货款。 称,在宣布前置仓业务关闭之后,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一直跟投资人接触,寻找新的融资和买家。 王安永的公司“友朋Yo!point”成立。据其官网介绍,“友朋”公司在国内市场上为超过1300家售货机运营商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为中粮可乐、中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娃哈哈、统一、元气森林、天猫、京东、美宜佳、华润万家、大润发、来伊份、乐纯、绝味鸭脖、华住集团、洲际集团等品牌提供产品和服务。 深圳即时零售仓贸易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闪电仓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成立。王安永担任两家公司的受益所有人,并担任两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及总经理,两家公司的注册资本均为50万人民币。 北京每日便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由深圳每日便利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8日,王安永任该公司监事。 王安永成为山东联合通路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的受益所有人,该公司于8月16日成立,深圳前海友朋管理有限公司是其大股东,持股比例为70%。而后者也是王安永持股的公司。 无论是“闪电仓”,还是“零售仓”,新公司看起来要做的都与即时零售有关。 但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笔收购很有可能会在运营几年之后再卖掉,赚个差价,毕竟这笔收购的价格“非常之低”。 李成东却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便利购类似业务其实还是存在蛮大风险,如果没有运营好,也不大可能有第三方高价接手。” 这笔资产的后续运营不会简单。久谦中台的专家纪要显示,每日优鲜便利购目前只存在于一线城市,成本较高,需本地团队维修。在推行时,每日优鲜便利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货损,如果顾客购买后未及时关闭柜门,商品便会被偷,据久谦信息,一开始,货损率甚至达到了50%。 李成东认为,虽然运营不易,但花3000万收购这块资产,不太可能是拿钱打水漂玩。“收购方大概率希望持有并运营这个资产”。 而庄帅的观点恰好相反,认为收购方大概率不会继续运营便利购的具体业务,而每日优鲜此举“是为了缓解供应商的还款压力,为上市公司争取时间”。 每日优鲜还剩多少“家底”? 2017年,每日优鲜便利购诞生,主要覆盖写字楼等场景。每日优鲜希望借力便利购覆盖用户全场景,与到家业务形成双向的战略协同效应。 该项业务随后几年间市场表现较为沉寂。据每日优鲜2021年Q2财报数据,当季每日优鲜其他收入为4040万元,同比增长23.6%,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其便利购业务产品销售额的增加。 进入2022年,便利购业务开始发力。1月,每日优鲜便利购宣布全资收购北京在楼下科技有限公司。在楼下主要布点在小区、医院等人群较为密集的地方,销售包括乳水饮料、速食卤味、面包零食等在内的多种商品。收购完成后,每日优鲜便利购的遍布的场景更多,其点位也达到了近1万个。 而便利购业务中,或许最有价值的不是点位,而是每日优鲜的AI零售网络。 久谦中台专家纪要显示,目前每日优鲜AI技术使用于前置仓、零售云以及线上商城三个业务中。 在业务环节,AI零售网络包括仓储、物流及营销三个部分,在仓储部分的应用主要为预测补货与产品,商品购入时会标注储存条件;在物流方面该系统也有所应用;在营销方面,AI零售网络可以为对消费者画像,并进行精准推送。 徐正作为数学系的学霸,其一直打磨的模式或许才是每日优鲜眼下最值钱的资产。 除了便利购业务,每日优鲜还有智慧菜场和零售云两大业务。这些相对于前置仓业务更“年轻”的业务,目前被每日优鲜寄予厚望。 新的业务开拓总会有些困难。 久谦中台专家纪要显示,每日优鲜的智慧菜场早期走了较多弯路,造成亏损。目前,每日优鲜正在运营的菜场为100+个,营收小于5亿元,主要营收点为租金,利润为负。目前智慧菜场的状况有所改善,预计能够盈利。 零售云业务也被投入更多精力。据报告,零售云多在三四线城市为商超提供生态化服务,目前已运行5年。没有进入一线城市服务的原因在于竞争较大。 在三四线城市运行中,零售云业务也面临了线上平台的部署与运营较复杂、商超意愿不够强烈等麻烦。零售云按照提成收费。按计划,未来每日优鲜可能成立新公司,单独提供零售云服务。 截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