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7 04:36 已有: 人阅读
国能成都金堂发电有限公司两台6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火力全开,日均发电量超过2700万千瓦时,持续满负荷运行保障电力供应。 受持续极端高温干旱影响,在水电大幅减发的情况下,四川省内67座火力发电厂迅速补位,当地火电占电力总装机约16%,贡献了装机量约1.5倍的发电出力。8月22日,四川火力发电厂发电1275万千瓦,占当日省内电网最大负荷约25%。 保供发电这一共同目标之下,水火不容也能变得相容。按照四川话讲,当水电遇到“难啃的骨头”,火电“兄弟”必须站出来,给它“扎起”。 往年夏季丰水期,火力发电厂基本以最低负荷运行,主要起调峰作用,发电占比一般不足10%。而今年夏季,四川各流域来水严重偏枯,多个水电站水库蓄水几乎消落至死水位,出现“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 堆满存煤的燃煤堆场 “目前,四川天然来水电量由同期约9亿千瓦时下降至约4.4亿千瓦时,降幅超51%。因水电发电能力断崖式下降,造成全省供电支撑能力大幅下跌。”一大型电网集团内部人士通过向 保障电力负荷的水电“很努力” 截至2022年6月,四川发电装机1.19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占比78%,火电装机占比约15%,光伏、风电装机占比约6%。火电等其他发电形式“火力全开”,为严峻的用电格局“雪中送炭”。而作为主力军的水电,现在正是铆足了劲,保障供电。 大渡河干流投产水电机组就是当中一个缩影。 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在大渡河干流投产水电机组1133.8万千瓦,约占四川省水电统调装机的四分之一,是川内能源供应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据公司相关人士通过向 面对持续高温干旱、用电需求猛增的严峻形势,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所属水电站作为四川省主力电源点,优化水库运行,保障电力供应。8月以来调度流域瀑布沟、猴子岩两座调蓄性水库月消落11米、20米,通过“拉库发电”方式增加保供电量近8亿千瓦时,月度发电量达电网下达计划113%,累计对大渡河中下游梯级电站群逾千万千瓦水电机组进行水量补偿,增加了下游梯级电站的发电能力,为四川电网电力可靠供应提供坚强保障。 受高温晴热天气影响,大渡河下游三江汇流处水位持续降低,部分河床裸露。 实际上,无论水电还是其他发电方式,目前是满发尽发。据上述电网系统人士表示,现在充分挖掘各类电源发电潜力,保障电煤充足供应,保障气电、新能源满发尽发,科学精细调度水库,发挥每滴水的发电作用,度电必争。 另一方面,入川输送电力也在实现最大化利用。据 绿色能源发电结构的多元化方向 极端高温导致的负荷激增叠加丰水期来水偏枯,这轮用电紧张有其特殊之处。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就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应对好川渝地区极端高温和干旱灾害,确保电力有序供应。坚持全国一盘棋,充分发挥大电网的平台优势,强化统一调度,全力缓解川渝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坚决有力落实有序用电方案,守住川渝地区民生用电和电网安全底线。 但中长期来看,需要考虑极端高温和干旱灾害性天气频率对供电的影响。 “如果只是百年一遇,那么实际上能做的事情应该不是很多。任何相关投资都需要考虑收益,因此只能适度投资。然而,如果由于气候变暖,今后出现极端气候的概率增加,政府就有必要从电网建设和多元化电力结构入手,积极布局应对措施。”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通过向 其进一步表示,就全国而言,一方面,由于气候变化,未来将面临越来越不稳定的气候,另一方面,由于随着风电光伏比例提升,电源结构也将越来越不稳定。因此,未来将面临用越来越不稳定的电源去应对越来越不稳定的气候,电网智能化和电网建设将成为保障电力供应稳定的关键。 2021年9月23日拍摄的正在泄洪的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成都市生活垃圾产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目前,成都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有1.9万吨,一天就可填满整个四川省体育馆。如何更高效环保地处理掉这些垃圾的确迫在眉睫。 今年5月,成都市委、市政府印发,其中提到,成都将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8月中旬,亚洲最大垃圾协同焚烧处置单体项目——成都万兴环保发电厂三期项目获成都市发改委核准批复。该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天能够处理5100吨生活垃圾,所发近400万度电量能够供近100万户家庭日常使用。届时,加上成都已有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成都市生活垃圾焚烧率将达100%,可基本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目标。 省级层面,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在5月份也印发,提出全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目标,统筹规划全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设施布局。 明确,到2025年,全省将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68个,日处理能力达到6.3万吨,累计装机容量146.3万千瓦;到2030年,全省将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85个,日处理能力达到7.28万吨,累计装机容量166.55万千瓦。 |